垂花,又稱垂桶、懸鐘,用于傳統建筑中不落地的檐柱之柱頭。雖受柱頭形狀和面積的局限,垂花的雕飾題材和形狀相對單一,但其與上部的枋頭雕飾、兩側的雀替以及后排梁枋之下的斗拱雕飾相配合,亦可取得美輪美奐的裝飾效果。
垂花門,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古代傳統木建筑構件之一。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
從全國各地住宅的大門上看,使用垂蓮柱的極為普遍,如四川的“龍門”,閩南住宅的大門都有明顯的垂蓮柱,江南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住宅也有用磚雕做出帶有垂蓮柱形象的門罩,可以說用垂蓮柱展深門的檐下空間或裝飾門的出檐是中國建筑中的一種習見做法。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背B犎擞盟鼇硇稳莨糯拇蠹议|秀。那么,你可知道“二門”是指哪個門?其實,“二門”指的是院中的垂花門。
垂花門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這是垂花門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門內有一很大的空間,從而也給家庭主婦與女親友的話別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前院與內院用垂花門和院墻相隔。外院多用來接待客人,而內院則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隨便出入,這條規定就連自家的男仆都必須執行。
垂花門為四合院的外院與內宅的分水嶺。垂花門一般都在外院北側正中,與臨街的倒座南房中間那間相對,一般垂花門都建在三層或五層的青石臺階上。
垂花門的兩側則為磨磚對縫精致的磚墻,垂花門建在四合院的主軸線上,與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樣,同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線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進內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門為中軸而左右分開。
垂花門是全宅中最為醒目的地方。垂花的柱頭雕刻有圓柱頭和方柱頭。古人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方圓造型的觀念也暗合于垂花柱中。垂花,以仰面蓮花和花簇頭為多,它占天不占地,既富麗又實用,承載了古代工匠們的精工之美。經過古代工匠雕琢的垂花,仿佛被注入了鮮活的生命,是屋檐下綻放的天空之花。
牡丹喻為富貴,菊花喻為長壽,蓮花喻為高貴,蓮蓬喻為多子。以花卉隱喻花開富貴、官運亨通,以果實隱喻多子多福、后孫興旺。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每一個精心雕刻的圖案,都代表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您如果想看看傳統的垂花門,可以到頤和園及北海走走,頤和園中許多小院都是用垂花門為出入口的,北海瓊島上也有幾座垂花門,北岸鐵影壁后邊有一座重檐的垂花門。宅門中的垂花門現在已不易看到。
過去的宅門現在一部分用作高級住宅的不得隨便進去,另外部分作單位宿舍的或淪為大雜院的,垂花門多數已頹塌無存,即或有所維修的也多漆成大紅大綠,或用柱子支上垂柱,或鋸掉垂珠,沒有了垂花門應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