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福建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居建筑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名人的出生之地,林則徐、嚴復、林徽因、冰心等眾多名流均曾經在此居住過,因此在我國傳統民居建筑史上也具有較高的地位。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筑。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筑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
三坊七巷傳統民居建筑主要以木結構作為建筑內部結構,而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則是其獨具特色的裝飾木雕,這也是受到明清江南風格的影響,在工藝精美的裝飾木雕的點綴之下,三坊七巷顯現出當地具有的審美氣息以及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
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方面,藝術形式眾多。譬如雕刻、泥塑、刺繡、竹編等,并且隨著不斷遷移變化的歷史文化,人們也實現了裝飾藝術的豐富與創新。其中在三坊七巷當中以木雕作為最重要的建筑裝飾手法,尤其是對門窗扇的雕飾更是精巧華美。
在木雕窗飾上有榫接式圖案漏花、純木雕式窗扇等各種樣式,通過工匠的精心設計,利用直線型、曲線型等造型為榫接式漏花雕刻創造出美輪美奐的裝飾效果。而在榫接式的基礎之上,還有透雕式、浮雕式等各種技術手法。
在三坊七巷傳統民居建筑當中主要為灰色和白色兩種主打顏色,人們也習慣將其稱之為灰瓦白墻;而在部分民居建筑的木構裝飾上會配以黑色、紅色以及金色等顏色作為點綴,在絕大多數的普通傳統民居當中幾乎為木材原色,鮮少為其上漆,由此我們也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到福建人低調質樸的性格特點。
在三坊七巷傳統民居建筑當中,無論是大門還是房梁、無論是窗戶還是墻壁,均有精美的雕刻,并且雕刻的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有花鳥魚蟲、奇珍異獸,又有梅蘭竹菊等植物,還有神話故事、人物傳記、琴棋書畫等內容,美輪美奐,令人印象深刻。
在福建傳統民居建筑當中的裝飾木雕,不僅是我國建筑裝飾及造型的集大成者,同時也蘊含著福建人民祈求吉祥、消災弭患的美好愿望。福建傳統民居建筑及其裝飾木雕當中散發出的獨特魅力對現如今的建筑和裝飾設計也有著積極的實用意義。
百余年來這里走出的將相名仕對中國歷史產生過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旭、林覺民等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的美譽便是因此而來。坊巷里的名人故居更是多不勝數,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筑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獲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