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螭首,螭首有什么作用,螭首和螭吻兩者有什么區(qū)別?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螭首是什么
螭首又叫螭頭,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
螭: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墩f文·蟲部》:“螭,若龍而黃?!?/span>
首:頭,腦袋。
螭是傳說中的一種有角的龍,螭首即龍頭。古代的碑額、殿柱、殿階上常雕刻有螭首形的花紋,起裝飾作用。除此之外,也有雕刻成形的突出建筑之外的螭首,常常設(shè)在高臺或合基外部、欄桿下面。在北京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漢白玉咼臺上的螺首獨具特色,其造型是獸口張開,上唇高抬,眼珠突出,額頂突起,頭有兩角。整個螭首造型生動、有活力,線條或流暢柔和、或粗壯有力,非常精致美觀。故宮三大殿高臺上的螭首有1000多個,在眾多的螭首中,位于高臺各轉(zhuǎn)角處的螭首較大,其他的則較小。這些螭首除了具有裝飾作用,雨天還可作為排水口,排出高臺上面的雨水。在天降大雨時,這里便會出現(xiàn)千龍噴水的壯觀景象。
螭吻是什么
螭吻由鴟尾、鴟吻(音吃吻)演變而來,唐朝以前的鴟尾加上龍頭和龍尾后逐漸演變?yōu)槊鞒院蟮捏の?。一般被認(rèn)為是龍的第九子。螭吻又叫魚龍,魚和龍的結(jié)合體,是古代傳說龍生九子之一。九子中,螭吻被認(rèn)為是來源于印度佛教。相傳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后變化而來。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
螭吻,其寓意在佛家為護(hù)法,有驅(qū)兇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們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裝飾,尤以作屋脊鎮(zhèn)火的獸頭為多,做張口吞脊?fàn)?,并以一劍以固定之。從遠(yuǎn)古圖騰崇拜的演變來看,魚變成龍是因古代以魚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到了龍圖騰的民族,作為族徽的圖騰形象也跟著起了變化,變成了龍頭魚身的魚龍。魚龍的形象種類很多,有的龍?zhí)卣鞫嘁恍械聂~特征多一些。古代有一說法“鯉魚躍龍門”、“登者化龍”,即淵源于此。
螭吻又名鴟吻,鴟吻是中國古代建筑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初作鴟尾之形,一說為蚩(一種海獸)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災(zāi)。后來式樣改變,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因名鴟吻。在房脊上安兩個相對的鴟吻,能避火災(zāi)。
螭首和螭吻的區(qū)別
在古代建筑中,螭首多用于排水口的裝飾,被稱為螭首散水。而螭吻多用于古建筑的屋頂裝飾,位于宮殿屋脊的正脊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