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名,一段故事,承載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而那些街巷的名字,如同橋梁,鉤串起城市的歷史記憶。
在杭州,白堤、蘇堤,素有盛名。但是TA們有的不僅是美景,還有TA名字背后的故事......就讓我們一起追溯杭州街巷地名的緣起吧!

歷史人名1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它的歷史可以用一連串的歷史名人來表達。這些歷史名人的姓名、封號等,大都以街巷之名活在今人的記憶中。

如中山路、東坡路(紀念北宋杭州知州蘇軾)、岳王路、錢王祠路、白傅路(紀念唐杭州刺史白居易,白居易曾官至太子少傅,有白傅之雅稱)、蘄王路(南宋蘄王韓世忠王府建于此)、惠興路(路內有旗人惠興女士創辦的女學)、李博士橋弄(南宋嘉定四年中武舉的李性傳住此,李后任武學博士)、崔家巷(南宋理宗朝右丞相兼樞密史崔予之居此)等。

白堤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白堤和蘇堤了。
白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寫有:“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在《望湖樓》詩中又寫有“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白堤上的斷橋,則是神話故事《白蛇傳》中許仙和白素貞的相會處,加上“斷橋殘雪”一景,平添了許多浪漫之情。

蘇堤
蘇堤,蘇東坡有詩云:“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西湖十景中有“花港觀魚”和“蘇堤春曉”二景在蘇堤。
姓名地名2
陸家河頭,因古代居此者以陸姓為多而名。沈家弄,有沈姓三戶始居而命名。岳家灣,相傳岳飛昭雪后他的子孫居此。金郎中巷,是因明清時有世代行醫金姓居此。陸官弄,相傳明有陸姓軍官居此。

嚴家弄,有杰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夏衍誕生于此。蔡觀官巷,建筑大師梁思成的夫人、被胡適稱為“中國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出生長大于此。此外還有祝家弄、章家壩路等等。
特征地名
某些街巷有地理上、建筑上、功能上的鮮明特征。
如高地下,因其巷地勢高于四周。升平弄,因其弄自南向北步步上升。九曲巷、十三彎巷,因巷多曲折。水溝巷,原有溝水在巷中石板下流經,終日不斷。環翠樓,因其地夾道植樹,翠綠如林。石板巷、長板巷,都是因原巷(弄)內路面由石板鋪成。勞工巷,因昔為人力車工人聚居處。如此還有城頭巷、大樹下、斷河頭、石塔兒頭、大塔兒巷、小塔兒巷等等。

其中大塔兒巷11號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出生地。他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寂寥的雨巷/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成就了戴望舒一生的“桂冠”——“雨巷詩人”。
紀念地名
近世出現的一些杭州地名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如解放路,為紀念杭州解放改中正街而來。建國路、凱旋路,均是在194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而命名。光復路,原為小河,日軍侵杭期間河道淤塞,1945年光復后填河筑路,遂以光復名路。復興街,原來分段稱呼,抗戰勝利后,以中華復興之義,統名復興路。

解放路
再如閘口街道的反映政治形勢的地名,當以清泰街道的民權路、民生路最為典型,1927年北伐勝利,為宣揚三民主義,在當時國民黨浙江省黨部附近命名民權、民生二路。
又如涌金街道的國貨路,清稱施水坊巷,民國后稱泗水路,20世紀20年代末,隨著“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興起而定名,且在街北建有國貨陳列館。其他勞動路、新華路、立新路等,均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紀念形勢地名與政治關系密切,大多為政府頒發,而且還往往隨著政治形勢的改變而改變。
一段美麗的風景,一段特殊的記憶,一個特別的名字。讀完了這些,你是不是更加深入了解了杭州呢?
還想了解更多嗎?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