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是一個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麗江古城、平遙古城、徽州古城)。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閬中古城地處嘉陵江中游,被嘉陵江三面環繞,恰似鑲嵌在嘉陵江上的一顆明珠。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北,處于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成山水緊密契合的形勝之地,兼有七關(南津,五吉、河溪、梁山、據山、土地、滴水)合護,成金湯之固。它始建于2300多年前,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也是中國春節的發源地。
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沖”之美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閬中古城,是保存最完整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我有幸游過包括閬中古城在內的麗江古城、平遙古城、徽州古城四大古城。憑心而論,閬中的宣傳力度小于麗江和平遙,閬中的知名度也略差些,可能是四川境內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原因吧。話說介紹閬中的的資料大多都是把這個“閬”字帶著拚音(làng),是因為這個是稀有字,我朗朗中華尚有不少不認識這個字的人呢,連字都不認得,怎么可能會有很深的了解呢?
據相關資料,關于閬中的“閬”字有兩種不同的說法。閬中地處大巴山、劍門山與嘉陵江的交匯處,嘉陵江水三面環繞,《舊唐書·地理志》中講“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因為嘉陵江又稱閬水,所以此一說,閬中因水得名。而東漢的許慎講:“閬,門高也”,嘉陵江的外圍就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就像是拱衛閬中的門戶,所以按許慎的說法,閬中則是因山而得名。
閬中古城,被嘉陵江三面環繞,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所以也被譽為“風水古城”。
閬中古城還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等諸多的景觀,因時間關系,我只是走馬觀花,未能一一俱到。
閬中古城立于山環水繞的穴場吉地,其建筑布局,嚴格遵循風水穴法規劃布局。在古城的中心,建有中天樓,以應風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內其余街巷,均以中天樓為核心,以十字大街為主干,層層展開,布若棋局。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風貌。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街巷61條,而古院落數以千計。
閬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建筑的特點,房屋上的吊檐、檐頭、門窗、門楣,大多有雕飾。這些雕刻圖案質樸,做工精細。古窗花玲瓏剔透,變化萬千的雕飾鏤刻,是閬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