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大院位于西安市繁華的商業街——北院門清真小吃街上,占地4.2畝,總居住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56間。其主體是明崇禎年間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為是清代榜眼高岳崧的故居。
高岳崧祖籍江蘇鎮江,清同治十年參加科舉考試,被皇帝欽點榜眼,得御賜“榜眼及第”牌匾。從明崇禎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為官,是西安歷史上有名的七世官宅。
高家大院歷經百年滄桑,是西安市保護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先后被批準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這種精妙的建筑設計可謂獨具特色,包含著美學、民俗學、建筑學、歷史學等種種文化內涵。
整個院落為三院四進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完整保存客房、廳房、廂房、正房、書房、花園、祠堂、私塾、戲樓等。院內方正對稱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間,渾厚敦實的風格,鬧中取靜的院落,隔絕塵囂,自成一方天地,是中國古代精美建筑藝術的直觀展現。高家大院從院落到房屋結構及室內家具陳設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樣完整的院落如今已很難見到。
大院大門為生漆木門,拴馬樁立于門側,門樓磚雕及房屋的木質構件刻花精細,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裝飾藝術風格。兩個門墩上的浮雕是麒麟蝙蝠梅花鹿等吉祥動物,過廳的房門上刻有牡丹、梅花、寶劍、方鼎,上房的門首則為“梅蘭竹菊”四君子。
二門及其偏門上的磚雕,虎頭瓦當、雕花門窗精美異常,古韻四溢。所到之處,“迎紫”、“靜遠”、“凝瑞”、“在中堂”等匾額,畫龍點睛地透露出主人身居高位的獨特品位;客廳、書房及庭院中一副副楹聯盡顯書卷氣:“智欲遠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正其誼不謀其力明其道不計其功”、“與有肝膽人共事立身立業,從無字句處讀書明理明心”……
西安北院門144號民居有如下項目:明清建筑藝術、古家具、傳統民居楹聯、磚雕藝術;茶館、民間剪紙、皮影戲、古箏表演、名人字畫、中國畫精品、老照片、瓷器及具有陜西特點的旅游紀念品等。
古時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的戲樓來唱戲宴客,高家也不例外。高府戲樓名為“大風唐”,既有“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氣勢,也有著巍巍古都的盛唐氣象。目前高府“大風唐”戲樓主要演出陜西各類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目,如華陰老腔、華縣皮影戲等。
老腔在演唱時有一主唱,配以不同民間樂器伴奏。在主唱唱到最后兩句時,便大吼一聲,隨之全臺所有人都跟唱相和,激昂雄壯,氣氛熱烈,正是“眾人幫腔滿臺吼,驚木一擊泣鬼神”。
陜西皮影戲起源于漢代以前。皮影戲又名“燈影子”,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戲曲藝術,在關中地區很是流行。因其戲演出簡便,表演領域廣闊,演技細膩,故而廣受民間百姓的喜愛,經久不衰。
傳承非遺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在這四百年的古民居中,看一場皮影,聽一出老腔,品味質樸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