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剪紙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起源于滿族的原始宗教—-薩滿教的影響。它與東北古代少數民族藝術具有一定的繼承關系,同時也受到漢族民間剪紙的很大影響。滿族人民在他們的剪紙作品中表達了他們對自然神的敬畏、對始祖神的感恩情壞以及對在祖先神的護佑下繁衍昌盛的美好憧憬。
滿族剪紙與其他地區的剪紙一樣,在造型構成方式上常采用中國畫常用的多點(散點)透視法則,即根據作者的感受和需要,把見得到和見不到的景物全部攝入自己的畫面。
鳳城滿族剪紙是依附于滿族民間特定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在藝術上具有自己特定語言和風格的剪紙藝術,這是一種承載著老百姓燦爛而厚重文化的民間藝術。經過數百年發展,心靈手巧的民間老百姓把見到的、聽說的、喜愛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裝飾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滿族剪紙窗花圖案都帶有早期氏族社會的痕跡,同滿族的祖先以狩獵為生的傳授觀念不無關聯。
滿族民間剪紙的內容與各地的民間剪紙都有著近似的生命意蘊,注重精神和情感的表達,達到象征寫意的目的。這種“諧音取意”的表達方式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原初性,透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情與渴望,是中國人獨有的祈福與祝福的符號。
滿族剪紙是中國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體現滿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具有很高的價值。滿族剪紙是人們在古老的生活方式中體現生活的一種民間藝術,經過長時間的變遷,這種古老的文化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