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各地均有文物古建火災的案例發生。對于我國的古建筑來說,多為磚木結構,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較大,撲救困難,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較難控制,極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和損失。因此,我國面臨的防火壓力巨大。下面,小編先給大家來羅列一些近年來古建筑火災的案例。
1.2014年4月6日凌晨4點左右,云南麗江古城區束河街道一商鋪發生火災。經各方全力補救,5點30分,明火得到全面撲滅,此次火災共致10間鋪面損毀,無人員傷亡。
2.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圣母院大火,建筑物嚴重損毀,標志性塔尖倒塌,兩面中世紀玫瑰花窗損毀。網友:曾見證拿破侖加冕,躲過戰亂,卻損于大火!
3.2019年1月31日,福建省南平建甌市步月橋發生火災,過火面積645平方米,整座橋被燒毀。此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整座橋使用上乘杉木建造,設計巧妙全身找不到一釘一鉚,令人扼腕的是,它還差一年就“500歲”了。
4.2019年5月30日,山西平遙武廟一處正在翻新的木質屋頂突然起火,火勢兇猛,屋頂很快被燒塌。該廟具體建筑年代已不可考,應不晚于元代。
文物古建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建筑,它們是凝固的歷史,是文明的符號,也是歷史的見證。它們堅強,同時也是脆弱的;它們能夠承受千年的滄桑歲月,卻承受不起一個消防環節的疏忽。一旦發生火災,便會永遠消失,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那么,古建筑該防火呢?
總結我國古建筑起火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我國很多古建筑多在山區、遠離城市中心,所以一旦發生火災,存在缺乏水源的問題。
第二,用火不慎。比如在重大節日期間,人員大量聚集,著火因素增多;還有電源、火源管理不善,有的電氣線路、電氣設備安裝不符合安全要求,有的香火擺放無嚴格的防火要求等。
第三,無防火分隔,易“火燒連營”。古建筑大多數以單體建筑為基礎,組成各種庭院和建筑群體。從消防觀點看,這種布局方式潛伏著極大的火災危險。
第四,自然災害。比如雷擊,我們國家的不少古塔或者木塔都是因為雷擊而起火的。
要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工作,需要從人防、物防、技防等多方面入手。下面提三點:
第一,近些年我國不斷通過自主研發或購買進行消防設備的更新,目前我國擁有50米以上高度的消防車是最多的,建議在城市里,如果有條件的話盡可能配備。
第二,我國目前智慧消防已經可以實現對建筑物進行遠程監控,建議把古建筑也納為監控對象。
第三,大型的古建筑至少應該配置一名注冊消防工程師,小型古建筑單位至少要有懂消防的人員進行消防安全管理。
最后,公眾在參觀游覽古建筑時,要特別注意明火的防火工作。不要在古建筑里吸煙,不要在古建筑附近野餐等,因為保護古建筑、保護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關于古建筑火災案例展示及防火指南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了解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