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造就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式樣,如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水鄉民居、晉商民居、陜西的窯洞、客家的土樓、云南的一顆印。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江南民居,它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傳承著一切居住、生活方式。
江南水鄉民居的特點:
江南水鄉的民居以蘇州、杭州最具代表性,物產富足的江南,住宅規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民居的特點是坐北朝南,注重內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住宅外圍的墻壁高大、粗獷,因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較高的二層樓房。
另外,南方民居經常房房相連,中間的風火墻隔斷,是為了防火的考慮,庭院的面積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樓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風口--天井顯得分外高深。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占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占農田的特點。
江南潮濕的氣候使通風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與垣墻之間留不超過1米的間隙,用來拔風采光,效果頗好。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從大門起經過轎廳、客廳、正房到內室或后房,兩側有花廳、書房、臥室及至小花園、戲臺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兩到三條平行的軸線。
江南民居與北方民居的明顯區別,就是雕刻裝飾極為繁多,卻極少彩畫,墻用白瓦青灰,木料則為棕黑色,或棕紅色等。與北方的絢麗色彩相比十分淡雅。江南的匠人心靈手巧,利用多變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間暢漾。水路,街巷呈不規則的網狀履于民居之中,與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別于北方民居的獨特風味。
由于土地珍貴,屋宅內外的空間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用,因為絕大部分民居出門見水,所以幾乎每家門外都有一個小小的埠頭。主婦每日洗衣、洗菜、淘米等都在這里,來往的小船也可在這里停泊。和水路相比,街巷顯得十分狹小,有的僅容1人1牛并走。高高的垣墻夾著曲折的街巷,造成了曲徑通幽的意境。
江南水鄉民居形成原因:
1.南方氣候的炎熱潮濕特點對建筑的影響。如:居室墻壁高,開間大;前后門貫通,便于通風換氣;為便于防潮,建二層樓房多,底層是磚結構,上層是木結構.
2.南方地形復雜,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于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南方,房屋的山墻多是形似馬頭的墻,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這種高出屋頂的山墻,確實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4.南方一年四季花紅柳綠,環境顏色豐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墻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陽光,南方建筑粉墻黛瓦,房子的顏色素雅一些,特別是夏季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
5.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小河從門前屋后輕輕流過,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來飲用、洗滌。水又是中國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圍繞著民居,民居因水有了靈氣。水路又是運輸的主動脈,人們走南闖北,漂洋過海開創新天地,建立新家園。
江南水鄉民居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古鎮風貌、古樸而又浪漫的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