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和安徽從地理上來說是鄰居,因為離得近江西贛派建筑與安徽徽派建筑整體上可謂是大同小異。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江西贛派建筑與安徽徽派建筑的異同點。
首先,什么是贛派建筑?什么是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古徽州府地區的建筑,是我國傳統建筑主要流派之一。其建筑群主要分布于古徽州地區,就現代地里而言,應該在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附近。
安徽徽派建筑有哪些特點呢?徽派古建筑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宏、華麗、壯美。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古徽州對村落選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慮,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布局合理,交通順暢,建筑融匯于山水之間。
徽派建筑
而贛派建筑是江右民系的傳統建筑。其建筑群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內。
江西贛派建筑又有哪些特點呢?贛派建筑布局簡潔,樸實素雅,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贛派民居建筑。外看,多為長方形平面,用空半磚墻圍合,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高峻的馬頭墻,半掩半露的雙披屋頂隱在重重疊疊的馬頭墻后面,馬頭墻造型豐富多樣,翹首長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風。入內,其格局多為二進三開間,一堂一廳,面闊三間,明間廳堂,次間臣室,左右對稱。木構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軒,形制秀美且富于變化。臥室樓高一層半,下層居住,上半層放置什物。廳堂沒有分層,顯得高大寬敞,氣勢極為堂皇。室內地面,以長條青磚橫向錯縫鋪砌。神龕設在廳堂寶壁兩邊側門的上方。堂前均有較為狹小的天井,既從采光通風之用,又取四水歸堂之意,無形中把人與天銜接起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贛派建筑
所以,贛派建筑和徽派建筑有哪些相同點?
個人以為,兩者的相同點都有飛檐的馬頭風火墻,內部結構也非常相似,有前后進,有天井,兩側有廂房,正廳前有門廳,大門外有照壁。
那么,贛派建筑和徽派建筑具體有哪些區別呢?大致可以分為三點:
1、建筑形式。平面布局基本相同,“四水歸堂”是常規設置,所不同的是贛派建筑的“井”略微大些,贛派建筑基本都是一層,徽派建筑一般都是兩層,這與地形寬裕的贛撫平原和用地局促的徽州六邑地形地貌有關。贛派建筑外墻為青磚馬頭墻,而徽派建筑一般都白璧馬面墻。徽派白璧馬頭墻小于贛派建筑青磚馬頭墻。
2、年代歷史。贛派建筑和徽派建筑從文化角度考證都與客家風水文化有關,江西是形勢派風水文化的發祥地,因此可以考證贛派建筑年代上早于徽派建筑。但是,徽派建筑基于徽州文化的影響,徽州文化在明清時期發展很快,贛文化這一時期略顯落后,建筑上不可避免受文化的影響。
3、村落規劃。贛派和徽派建筑都受形勢派風水文化影響,開天門、閉地戶、水口建筑等布局基本一致,都比較注意“天人合一”與環境融為一體的風水觀,所不同的是贛派建筑村落一般將祠堂、戲臺置于村落的地理中心位置,而徽派建筑則將其作為水口建筑置于村口。
贛派建筑和徽派建筑有哪些典型代表呢?
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很多,廣為人知的有縣棠樾牌坊群、南屏古村、黟縣西遞、宏村多處古民居,還有被被朱熹譽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
安徽宏村
而贛派建筑代表性的村落有樂安流坑、吉安釣源、泰和爵譽、豐城白馬寨、安義水南、贛縣白鷺、鉛山可口、貴溪上清、廣昌驛前、宜黃棠陰等村鎮。
貴溪上清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江西贛派建筑與安徽徽派建筑異同點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了解它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