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盤點中國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師”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9-08-24 13:45:55  來源:筑龍建筑設計
核心提示: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這些古老瑰麗的古建筑背后,是一個個偉大的設計師、建筑師的智慧結晶,是他們一代代的傳承和創新,最終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氣度。斯人已去,功蓋古今。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這些古老瑰麗的古建筑背后,是一個個偉大的設計師、建筑師的智慧結晶,是他們一代代的傳承和創新,最終鑄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氣度。斯人已去,功蓋古今。


  有巢氏


  中國第一名建筑大師與他的“原始屋”


  有巢氏實際上代表著當時人類發展的一個階段,從原始的山洞居住發展到建造房屋的階段,是進步的一個標志。


  有巢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發明巢居的英雄。也稱“大巢氏”。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約55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遠古時代部落首領,居住在古黃河下游一帶,相傳遠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獸眾,為防御野獸侵害,有巢氏教人構木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棲宿樹上人民穴居野處,受野獸侵害,有巢氏教民構木為巢,以避野獸,從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最早的巢居又稱為“樹上居”,顧名思義,是建在樹上的,后來才延伸到了平地上。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進程。


  姬旦&彌牟


  中國第一對都城規劃師與建造師搭檔


  姬旦即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朝歷史上第一代周公,為周文王的第四子,他幫助周武王推翻商朝,平定兄弟叛亂,建立了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井田制的經濟制度和以禮樂為中心的文化制度,為周王朝長達700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歷史上,他是少有的被后世一致稱頌的政治家,被人們尊稱為周公。


  在周公旦的一生中,主持營造洛邑都城不僅體現了他遠大的戰略眼光,也體現出了一位卓越的都城規劃師的本色,他任用一個叫彌牟建造師,彌牟的任務是“計丈數,揣高卑,度厚杯.”,按當今的標準,彌牟便屬于施工工程師一類,全部基本設計為周公。


  洛邑城的建設加強了封建政權的中央集權,整個組織及布局給人以一種秩序感,是封建等級建筑的靈魂所在。所以周公旦可以算作是中國官方建筑師的代表人物。


  魯班


  中國民間匠師(建筑師)的總代表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里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散鋸子、刨子、鉆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盤點中國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師”


  贏政&蒙恬


  中央集權國家建筑文化的開創者


  把秦始皇嬴政歸為建筑師隊伍看似牽強,但不是無道理,秦統一全國后進行了幾項大型的工程建設,其規模之巨大,構思之宏偉,恐怕不是一般的工匠和官吏能勝任,當時秦王朝有組織嚴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其中有專門負責土木建筑的部門,每一項大工程的建設,便征調民夫幾十萬人,而這些工程的策劃及基本方案設計皆出自秦王嬴政之手。


  秦滅六國后,立即調動全國的人力物力進行一系列的浩大工程,廢分封,建郡縣,在渭水之南修建秦始皇的宮殿群體,秦始皇把自己的宮殿比作天地的濃縮,把已建的信宮作為“天極”。在上林苑修建阿房宮,但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阿房宮可能僅是秦始皇的一個構想,未必完工。命蒙恬修筑長城,抵御外族侵略。


  在《史記》中關于蒙恬修筑長城的描述并不多,僅有“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幾個字,但從當今的秦代古長城遺址能看出,當年工程的浩大以及技術的合理,糅合了宏偉和樸實的精美,由此可見,蒙恬不僅是位杰出的軍事將領,也是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師。


  蕭何 &楊城延&劉徹


  西漢建筑風格的奠基者


  漢代建筑的設計思想上恪守著先秦的“政教功能”,通過建筑形式來顯示占有天下、統治天下、威懾天下的思想,成為漢代建筑營造的主導思想。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漢高祖八年(公元前200年),丞相蕭何“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年,成敗未可知,何治宮殿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公室。且夫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悅。


  蕭何的建筑思想體現了漢代儒家思想在建筑方面的運用。


  蕭何主持建造未央宮與建章宮,其規模特別大。蕭何以創造性的手法來建造西漢長安未央宮和建章宮。這兩組大宮殿,主要以楊城延為主負責技術,同時楊城延還主持規劃長安城。未央宮的周長達14千米,地點在長安城外西南。


  漢武帝劉徹是漢代的第七位皇帝,在歷史上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及詩人。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建章宮,擴建了上林苑,特別是建章宮劉徹為顯示大漢的國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宮,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宮還大。這些龐大的建筑群為奠定了西漢的建筑風格。


  曹操 &拓跋(元)宏&穆亮&李沖


  曹魏鄴城和北魏洛陽城的規劃(建造)者


  曹操在封魏公前,便看中了鄴城這個地方,準備長期居住在此。他在做丞相的前期,就已著手改建鄴城。


  《魏都賦》說:“修其郛郭,繕其城隍。經始之制,牢籠百田……”書載曹魏鄴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宮殿在城內北半部的正中間,主殿名文昌殿。文昌殿東為東宮,有聽政殿。之西為西園,建銅雀臺后又名銅雀園。


  西城墻的北邊有金鳳臺、銅雀臺和冰井臺這組著名的建筑。城中的南半部為居民區和商業區。


  整座城市以穿過宮殿區的南北中軸線呈對稱性分布,開創我國都城對稱性布局的先河,對日本、韓國的古代都城布局有重要影響。


  北魏孝文帝是為杰出的帝王,其遷都洛陽的壯舉為后世所稱頌,北魏洛陽城的城市規模如此之大,北魏洛陽城又是如何設計和管理的呢?太和十七(493年)年十月,孝文帝詔征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將作大匠董爵經始洛京,拉開了洛陽建設的序幕。


  首先營造的是宮城和大城,營造一年余,規模初具。北魏洛陽城雖然是在西晉洛陽的廢墟上,利用前代的城墻,參照西晉洛陽都城宮室遺跡進行重建,但不是完全依舊,而是有著自己的規劃。


  早在平城的時候,孝文帝就很注意讓建筑師學習,曾派長于建筑的蔣少游南下洛陽,“量準魏晉基址”,隨后再派他出使南齊,觀摩建康“宮殿楷式”,用于平城皇宮的建設。北魏洛陽城是中國封建中期城市設計的杰作,在


  東漢和魏晉洛陽城的基礎上,它廢除了東漢以來南北兩宮的制度﹐建立了單一的宮城,突出了皇宮的統治支配地位。


  郭安興


  中國佛塔建造技術的先驅者


  永寧寺為北魏王朝于都城洛陽營建的著名皇家佛寺,在佛寺的中部曾經建有一座舉世矚目的木構佛塔,堪稱是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而主持修筑永寧寺的建筑師便是郭安興,而關于這位偉大建筑師的生平事跡直到2001年考古隊在洛陽發掘北魏墓時出土的一方墓碑,其碑上記載了郭安興的生平事跡,人們才進一步的了解這位中國佛塔建造技術的先驅者。


  永寧寺中最富盛名的當屬寺院中部的木構佛塔,這座佛塔不僅結構上“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其外觀裝飾也極盡奢侈豪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建造如此巨大體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跡,創造這個奇跡的建筑師便是郭安興。


  宇文愷


  中國第一次“文藝復興”的建筑師


  永寧寺中最富盛名的當屬寺院中部的木構佛塔,這座佛塔不僅結構上“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其外觀裝飾也極盡奢侈豪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建造如此巨大體量和如此高度的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跡,創造這個奇跡的建筑師便是郭安興。


  若論中國古代都市規模最大的者為誰,非隋代的大興城莫屬。其規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無與倫比的,堪稱世界第一城。大興城的設計建造者便是中國建筑史上最為著名的人物——宇文愷。


  宇文愷是隋代有名的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大師。長期擔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員,主持建造許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為以后各代都城建設樹立了樣板,展示了宇文愷高超的建筑技藝和卓越的設計才華。


  宇文愷還曾對周王朝時期朝廷的前殿——明堂進行了研究,而且繪制了明堂的建筑設計圖,制作了立體模型(木樣);在明堂建筑圖和木樣中都使用了比例尺,這種利用比例關系繪制建筑圖形和制作立體模型的方法,是中國建筑史上的一大創舉。


  閻立德&梁孝仁


  唐代“豪勁”風格的興起及其衰落


  作為唐初著名建筑設計師,閻立德在帝王陵墓及宮殿設計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宏氣象和封建皇權的浩大氣勢有機的集合為一體;園林建筑設計則在秉承漢晉以來的自然清新的風格基礎上,把唐朝皇權的威嚴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設計中,達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氣派的有機統一,盡展豪放氣勢和山水幽情。


  閻立德一生中設計建造了許多偉大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其中以唐朝國君的寢陵--唐高祖獻陵、唐太宗昭陵最具代表性。閻立德的建筑設計作品突出了唐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特點,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建筑設計的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在我國建筑設計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梁孝仁是唐代大明宮的監造者,時任司農少卿。唐代大明宮工程的浩大博精,其施工過程實難想象。梁孝仁在修建的過程中就開始注意綠化,在各個庭院中都種植了梧桐、綠柳。韓翊的“寒食東風御柳斜”正是描寫這些柳樹罩御宮的佳句。


  喻皓&李誡


  宋代兩位杰出的建筑理論家


  喻皓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生卒年代因記載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當過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長期從事建筑實踐。


  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別人學習,因而在木結構建造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筑多層的寶塔和樓閣。宋歐陽修《歸田錄》曾稱贊他為“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


  在過去的幾千年來,中國古人建造了許多氣勢磅礴、莊嚴宏偉、規劃嚴謹、設計精巧的宮殿、亭臺樓閣、寺廟、寶塔和橋梁等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雖然經歷了成百上千年的漫長歲月,卻仍屹立巍然,完好無損,成為我們民族古代科學文化偉大成就的象征。


  在那些為發展我國古代建筑技術而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名師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結構專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喻皓決心把歷代工匠和本人的經驗編著成書。據說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還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結構的形狀,考慮怎樣進行總結。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在晚年寫成了《木經》三卷。


  《木經》的問世不僅促進了當時建筑技術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對后來建筑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李誡(1035年-1110年),字明仲,鄭州管城縣(今河南新鄭)人。北宋建筑學家,《營造法式》一書的編纂者。從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開始在將作監(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機構)供職,前后共達十三年,歷任將作監主簿、監丞、少監和將作監,主持營建較大建筑有龍德宮、棣華宅、朱雀門、景龍門、九成殿、開封府廨,及太廟。


  李誡既是一個建筑大師,又是一位藝術家和學者。他編修的《營造法式》是一部建筑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對后世的建筑技術和建筑學具有深遠影響。


  《營造法式》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珍貴資料,其中許多經驗和知識到現在還有重要參考價值。正因為這樣,它受到了國內外建筑學界的高度重視。李誡作為《營造法式》的編著者也受到人們的廣泛贊揚。


  朱熹&張浩&賀承珍


  新“三國”(南宋、金、西夏)建筑師的創造


  在中國文化史上,朱熹是與孔子比肩的重要思想家。朱子構建了龐大的學術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朱熹的學術宗旨是通過禮制為社會民眾設計一個有強烈時代感的祥和的社會秩序,努力構建一個和諧的生活世界。


  可以說朱熹是中國人文設計的集大成者,而且對東亞文化圈的生活理念形成與發展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朱熹的建筑設計美學思想主要是圍繞其禮學體系建構而展開的。晚年朱熹編訂了《儀禮釋宮》,并通考了古代宮室建筑制度。


  張浩,字浩然,籍貫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渤海人。他歷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書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統治時期,任宰相十余年,是金代較為重要的歷史人物。


  1151年,海陵王命張浩等增廣燕京、營建宮室。張浩營建燕京,仿漢人都城宮室制度。都城周圍七十五里,共十二個城門。都城中的內城是皇帝的宮城,周圍九里三十步。城內建宮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宮殿居于正中,其后為皇后宮殿。內城之南,東邊建太廟,西邊是尚書省。內城之西,還建有同樂園、瑤池等皇室貴族游樂之所。


  整個工程“金碧輝煌,規模宏麗”,簡直可與漢唐時的長安宮室相比。張浩營造燕京奠定了金、元兩代京都規模,對其后的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賀承珍是西夏都城興慶府的主要設計督造者,他曾一年兩次借出使之便,到北宋都城開封汲取宋代京城的建筑特點,并在修建西夏都城的過程中加以創新。元昊稱帝后首先升興州為興慶府,并在那里廣修宮城,營造殿宇。以后又多次大興土木,使西夏皇城、宮殿的建筑規模和水平,均達到空前的水準,這些建筑大多出自賀承珍之手。


  劉秉忠&也黑迭兒


  生態城市元大都的規劃師和建筑師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后而名劉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學家。劉秉忠不僅是元初政壇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對于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也是一名杰出的都城建筑規劃師。


  劉秉忠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營建。他以《周禮?考工紀》關于都城建設為指導思想進行規劃修建的元大都,被譽為“大元帝國的設計師”,甚至元朝的國號也是出自劉秉忠的建議。


  亦黑迭兒丁,又譯作“也黑迭兒”,西域人。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八月,任茶迭兒局諸色人匠總管府達魯花赤兼領監宮殿。茶迭兒蒙語“廬帳”之意,是元代管理宮殿和城市建設的專門機構。


  國力強大、威震四方的元朝,為顯示自己的力量和威望,需要一個規模宏偉、莊重華麗的首都。顯然,蒙古傳統支架廬帳的辦法,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因此,亦黑迭兒丁決定采用中國傳統的建筑制度,建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大都市。


  于是,他“受任勞貰,夙夜還遑,心講目算,脂受肱麾,咸有成畫”,為大都建筑設計嘔盡了心血。正式建城之前,亦黑迭兒丁及其同事們一起進行了測量地形的工作,按地形的傾斜走向,鋪設下水道,裝置排水設備。然后根據中國傳統習慣,結合歷史發展的條件和地理特點,制定了一個全城的總體規劃。


  為充分體現元代封建統治者的威嚴,亦黑迭兒丁將皇宮擺在全城最突出、最重要的地位,使之處于全城的中心點,同時,他又采取一種非凡的藝術手法,將莊嚴雄偉的宮殿建筑與嫵媚多姿的自然景物緊密結合,聯為一體,取得一種人工美與自然美相互輝映的效果。


  阿尼哥&張留孫&阿老丁


  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締造者


  阿尼哥(1244—1306),建筑師,元朝雕塑家,工藝美術家。尼波羅國(今尼泊爾)人,為王室后裔。阿尼哥巧思絕人,凡塔廟之建筑,像設之鑄鏤、雕塑或繪織以及其余器物之鑄造刻鏤,無不精湛。


  仕元四十余年,主持的大型工事有塔三座,大寺九座,祠祀兩座,道宮一座,像設多出其手。著名者如西園之“凌空”玉塔、大圣壽萬安寺塔(今北京白塔寺之白塔),五臺山佛塔。


  設計建造了尼泊爾式塔,最著名的就是現存元大都西城大圣壽萬安寺“釋迦舍利靈通之塔”,建于至元八年,高50.9米,磚造,塔基上建二重復合式方形折角須彌座,其上為覆蓮承托之圓瓶形碩大塔身,塔頸作圓錐形相輪狀,頂端華蓋直徑9.9米,其周邊懸掛36個銅質透雕之流蘇和風鈴,其上之塔頂為一銅質小塔(原為一寶瓶)。因塔座、塔身通體用石灰粉妝,故俗稱“白塔”。


  張留孫(1248~1321)又名張宗師,是北京東岳廟的開山始祖,名留孫,字漢師,生于1248年,羽化于1321年。北京東岳廟位于朝陽門外大街北側,于元延祐乙未年(1319)為正一派玄教大宗師張留孫自資興建。還未建成,張即去世,由其弟子吳全節繼續修建。


  元英宗壬戌年(1322)建成大殿、大門。次年建成四子殿和東西兩廡。泰定乙丑年(1325)完成東岳大帝及其后的塑像。東岳廟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阿老丁是中國元代入華的伊斯蘭教大師。亦譯“阿拉烏丁”。原籍波斯人。1314~1320年間,擔任“回回大師”教職,敕賜在杭州文錦坊南建真教寺(即今鳳凰寺)。


  鳳凰寺建于唐代,因寺院建筑結構似鳳凰展翅而得名,阿老丁來到鳳凰寺后對其進行重建,最終形成鳳凰寺的建筑群規模,具有伊斯蘭教與中國建筑風格相結合的特點。


  阿老丁重建鳳凰寺使之成為我國著名的伊斯蘭教寺院,為南方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它對研究我國伊斯蘭教及其建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歷來被伊斯蘭教學者和古建筑學者所推崇。


盤點中國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師”


  朱棣&蒯祥&吳中&阮安


  明都城和宮殿的建造師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曾發動靖難之役,奪位登基,共在位22年,年號永樂。在位期間營建并遷都北京,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朱棣登基第四年便下令開始營建北京,到永樂十八年北京明皇宮主要建筑竣工,二者加起來算的話,北京明皇宮建設時間長達15年之久,期間動用十萬名全國各地的工匠。


  蒯祥是中國明代建筑匠師。江蘇吳縣人,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藝,被明王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筑皇宮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富告老還鄉后,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并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蒯祥在京40多年,先后興建的工程除天安門外,還有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兩宮、五府、六衙署等,晚年還親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從一名工匠逐步晉升,直至被封為工部左侍廊,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祿。蒯祥留下的天安門建筑成為華夏之寶,民族之光。


  蒯祥在施工過程中刻苦鉆研,練就了一手絕技:能雙手握筆,同時畫出兩條龍,兩條龍合攏在一起,分毫不差。宮中修建的工程,經他略加計算,目量意營,就能繪制出設計圖樣,等工程告竣后進行核驗,尺寸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不差毫厘。


  難能可貴的是,蒯祥雖任高官,卻不改工匠本色,恭謹儉樸一仍其舊,出門從不乘車坐轎,年歲大了主動要求退隱。遇有重大營造工程,他常親臨指導,傳授技藝不遺余力,可謂品格高尚。


  他死后,人們為了懷念他,把他在北京住過的一條胡同命名為“蒯侍郎胡同”,成為營造業工匠聚會之所。


  吳中是明代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工部尚書,曾任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吳中勤敏多計算,先后在工部二十余年。北京明代宮殿、三陵(長陵、獻陵、景陵)多為其主持修建,在我國建筑史上流下了光輝的一頁。


  阮安,明朝宦官,交趾人(交趾今屬越南),永樂年間入宮。他主持完成了北京內城城池的最后建設,并且負責重建了三殿(奉天、華蓋、謹身)。除了負責城池營建外,阮安還參與過治理楊村河。


  阮安是個出色的建筑師,他無需查閱資料,只憑實地觀測和思考,所制訂的建設方案就完全能達到各方面的要求,而主管建筑的工部官員只需奉行就可以了。明代200多年京城建設中,工程管理者眾多,而廉潔者少。然而據《明史》記載,阮安接受的最后一項工程是張秋河的治理工程,但他在前往張秋的途中去世,他去世的時候“囊無十金”(即行李中的銀子不足十兩)。對于一個主持過許多重大工程的太監來說,如此廉潔,實為少見。


盤點中國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師”


  梁九&雷發達(樣式雷)


  為清廷服務的職業建筑師


  梁九是中國清代建筑匠師。順天府(今北京市)人。梁九曾拜馮巧為師。馮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藝精湛,曾任職于工部,多次負責宮殿營造事務。馮巧死后,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職。清代初年宮廷內的重要建筑工程都由梁九負責營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紫禁城內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毀,由梁九主持重建。動工以前,他按十分之一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構造、裝修一如實物,據之以施工,當時被譽為絕技。他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雷發達是清初宮廷“樣式房”的掌案(總設計師),被譽為近代世界著名的建筑藝術大師。他善于在繼承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如中國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線南北縱深發展,采取對稱布置的方式等。


  他在進行清宮設計時,不墨守成規,既在中線上的建筑物保持嚴格對稱,又對主軸兩側軸線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對稱,而顯靈活變動的新格局。這樣,不但突出了中心又體現了“居中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統一并有主次的整體,從此,雷發達被人們譽為“樣式雷”。

 
標簽: 建筑大師

本文標題: 盤點中國最最古老的“建筑大師”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8007.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泽普县| 辛集市| 甘孜| 大姚县| 塘沽区| 海原县| 安塞县| 绥宁县| 三穗县| 阳原县| 商水县| 庆安县| 临颍县| 隆回县| 尚志市| 漳平市| 罗城| 泗水县| 阿巴嘎旗| 金乡县| 永仁县| 道孚县| 阳春市| 通河县| 太白县| 河津市| 定日县| 晋城| 万源市| 安图县| 永宁县| 永泰县| 六盘水市| 彩票| 东源县| 吴桥县| 义乌市| 奉贤区| 邹平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