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安先生于2011年被安徽省文化廳命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漆藝已有7000多年歷史,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河姆渡遺址,就出土過紅漆碗。戰國時漆器生產被列入國家國家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廣泛應用于日用器皿、祭祀用品、家居裝飾,以及髹飾樂器、喪葬用具、兵器、神像佛像等領域。
我國現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專著《髹飾錄》是明代徽州人黃大成所著。
范福安先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黃山市,畢業于1989年合肥師范學院美術系。現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主任,中國手工藝大師,安徽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徽州漆器髹飾技藝是怎么樣的流程呢?
濾漆:用絲綿綢紗等絞濾數次,使漆清潔無顆粒。
制板:實木板雙面裱麻,生漆調灰,研磨后刷黑色推光漆制成。
鑲嵌:將大漆涂于漆板,再將蛋殼或螺鈿平放于上,用刻刀壓實切割。
彩繪:按一定比例調和大漆和礦物質顏料,根據畫面平涂、堆砌。此步驟需反復數次。
罩漆:用發刷將透明漆均勻刷涂于漆板上,放入蔭房陰干。
磨顯:用200-3000號砂紙包木板,由粗至細依次研磨畫面,使畫面基本平整。
細磨:用3000-10000號砂紙包木板依次研磨,磨出畫面效果。
推光:瓦灰蘸少許植物油,直接用手推光即可。使畫面顏色艷麗,漆黑如鏡有質感。
藝術探索從來沒有止境,而范福安本人也是藝術至上主義者。創作幾乎就是其生命的寄托所在。
向一切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致敬,愿他們同祖國、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起蓬勃發展、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