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州古城位于河北省灤州市古城街道。是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古城,采擷群山壯麗構筑其骨,掬一捧灤河俊秀勾畫其容。一座北方人文復興重鎮(zhèn)的文旅小城,復原上河圖不夜盛景。
灤州古城深研灤州千百年悠久歷史,詳讀華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以研山為骨,以灤水為魂,以人文為韻,以綠林為脈,截取三千年歷史煙云中最鼎盛時代的精華,采擷極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藝術,盛世景象,水繞古城,繁華街市宛如積淀千年的歷史長河,每一步都在領略盛世時代煌煌風韻。從灤河而來,向盛世而去。
灤州古城復原千載歷史古跡:古城門、楊三姐告狀的老縣衙、鐘鼓樓、接官亭、古戲臺、風雨橋、灤州閣、和園、文姬樓等盛世建筑,展現(xiàn)遙不可及、難以清晰領會的歷史印象,取其神韻,結合現(xiàn)實。融匯南方水文化,修建濱水而居、臨水起舞的環(huán)城“青龍河”。以契丹文化為主導,復原上河圖不夜盛景,全面打造小吃燒烤街、韓國風情街、婚俗文化街、廟會文化街、民俗文化街、韓國女人街、緬甸玉石街、養(yǎng)生文化街及游客接待中心等。
古城內景點頗多,比如東城門迎賓廣場、關帝廟、文廟,灤州衙門、紫金塔、接官亭等明清風格中式古典建筑群。
關帝廟
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與“文圣人”孔夫子齊名,世稱武圣關公。一座關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圣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
紫金塔
灤州古城至高點,作為佛教圣地,更是灤州古城旅游區(qū)龍穴所在,從事商業(yè)的人士,都可以請一尊自己的保護神,供奉于上。
東城門
復原灤州古城遼代建始的厚墻闊瓦,賞帝王玉璽,了解“十八帝王巡灤走馬”的輝煌歷史。
灤州古城民俗文化
皮影——灤州影
初創(chuàng)于明朝末年,盛行于清初,十九世紀遍布冀東各地并遠播東三省。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輾轉流傳,派生了“邊外影”、“雙城影”、“遼南影”各個流派,同時影響了北京的“蒲田影”。所以,灤州影的唱腔豐滿,音樂優(yōu)美,行當齊全,伴奏簡練,人物雕刻精巧,操縱表演生動多變,在當時人們文化娛樂生活相當貧乏的城鄉(xiāng),深得廣大群眾喜愛。在灤州古城內,每天都會有精彩的皮影演出供游客們欣賞。
剪紙——灤南剪紙
是北方剪紙“西紙東漸”藝術長廊中的重要驛站。灤州剪紙是多民族文化藝術交融的結晶。剪紙藝術刻有各民族交融的鮮明印痕。如樂劉氏剪的花盆雕紋能找到較典型的滿回文字圖形,也能找到和出土的遼代四喜花瓶上相吻合的非常生動的三撇花飾。再如生命樹下的動物,大多是各不同民族的圖騰崇拜,灤南剪紙里已發(fā)現(xiàn)的有象、猴、驢、羊、牛、免、豬等7種動物,留下了民族交匯的痕跡。
評劇
正當灤州影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洗禮,已經(jīng)唱紅北方大地的時候,另一個熠熠生輝的藝術門類瓜熟蒂落,悄然誕生在灤州,這就是評劇。評劇是由蓮花落發(fā)展而來。所謂蓮花落,實際上就是關外的“二人傳”,關里叫蓮花落,也叫“蹦蹦戲”或叫“打蓮花落的”。據(jù)史料載,自唐以降,蓮花落已經(jīng)遍及大半個北方,只是各地唱法不一,唱詞簡單,表演樸素,還沒能形成戲。評劇的出現(xiàn),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評劇表演藝術家。灤州土生土長的就有小白玉霜、韓少云、金開芳、洪影、筱俊亭等;成名后來灤州根問祖的有新鳳霞、谷文月、戴月琴等。這些璀燦的明星,不但光耀了中華藝術的瑰寶評劇,也光耀了灤州,光耀了灤州人民。
一座三千年的古城光耀古今,灤州古城成為環(huán)渤海旅游圈最耀眼的一顆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