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特別是統治階級的建筑,向來是以雕梁畫棟著稱。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它的雕刻與彩畫的華麗與細致程度。自古以來,有“南雕北畫”之說。
說“雕梁畫棟”之雕梁在南方流行,因為彩畫怕天氣濕度大,所以南方普遍施以雕刻。北方干燥,繪制彩畫較少受氣候的影響,彩畫繪制的比較多。
雕梁,是將梁頭或重點部位予以雕刻,雕琢出各種花紋供人們欣賞。
例如在大梁及梁頭部位進行雕刻,還有在門窗部位、外檐梁的中心及端部、端頭、垂蓮柱、屋脊、脊頭垂魚、惹草、腰花、門邊與床罩、地罩等部位施以雕刻。
梁,支撐屋頂的橫木;棟,最大的梁;雕,雕刻;畫,刻畫,裝飾。
雕梁畫棟指房屋華麗的彩繪裝飾,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富麗堂皇,也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雕刻在南方的建筑上更為盛行,福州、潮州等地連同整個木梁架全部制成雕刻品。南方建筑雕刻玲瓏而精細,風格柔而軟,細而膩。北方雕刻粗獷、豪放,以寫意風格為主體。
畫棟,即是彩畫,一般在橫梁與橫枋之墻面繪制彩畫。彩畫的部位以大額枋、平板枋、墊板老三件為主體,連成一氣,畫也形成一個整體,畫的內容主要是固定程式的花紋。
清代彩畫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三種。
和璽彩畫,又稱嚴大義,這種傳統宮殿建筑彩畫在清代是一種最高等級的彩畫,大多畫在宮殿建筑上或與皇家有關的建筑之上。
旋子彩畫,又稱學子、蜈蚣圈,是中國古代建筑上古建彩畫風格的一種,在等級上僅次于和璽彩畫,可廣泛見于宮廷、公卿府邸。旋子彩畫因藻頭繪有旋花圖案而得名。
蘇式彩畫,源于江南蘇杭地區民間傳統作法,俗稱“蘇州片”。由圖案和繪畫兩部分組成,主要用于園林和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