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丘古城的歷史地位
河南商丘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帝嚳都亳、先商都商丘、商湯都南亳均在今商丘范圍內;商丘(今睢陽區)曾是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和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在中國歷史早期的都城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商丘古城位于古睢水之陽。自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現存古城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所建。城池內方外圓,形似古錢。商丘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府城之一,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佳古城。從空中俯瞰,古城仿佛建在水中,這種內城、城湖、城郭三位一體,保存完好的古城,在國內獨一無二,堪稱中國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商丘古城經歷了四千多年的滄桑風雨,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丘兒女,積淀了內容豐富、底蘊厚重的古城文化,記錄了商丘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方方面面的豐富信息。它是中原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是中原文明傳承發展的紐帶,是世世代代商丘人勤勞智慧的結晶。鑒于此,保護商丘古城古都文化,挖掘古城旅游資源并進行創意開發,提升古城文化魅力和歷史地位,是當代商丘人的重要歷史使命。
二、商丘古城特色文化保護
數千年的歷史積淀,給商丘古城留下了迷人的人文景觀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文化是古城的魂,人文景觀、商業、宗教、民族、工藝、歷史等都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的組成要素只有融合一體,綜合發展、健康發展,商丘古城才鮮活靈動,呈現其獨有的古都特色和地方文化韻味。
(一)人文景觀保護
古城的人文景觀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有些已經風蝕損毀,有些遭到人為破壞,不同程度影響了古城的魅力和風姿。近些年來,政府多次撥款對古城墻及城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使這一古跡又現新容。作為全國4A風景區,商丘古城的人文景觀要時刻保護和修繕。風蝕損毀的文物要邀請技術專家進行專業修補,人為破壞的文物除了按專業手段進行修復外,要對游客和當地居民進行文明教育,并設置溫馨提示牌。如,在易被亂刻亂畫的文物景觀的附近貼掛溫馨提醒語如“我怕疼,不要動我哦”等。
(二)商業文化保護
古城內南北長約1000米的明清一條街是商丘古城的商業中心,現有店鋪500多家,商業極其繁榮。美食店、服裝店、雜貨店、工藝品店比比皆是,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古城的商業地方色彩濃厚,吸引游客光顧。古城商業的繁榮與旅游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二者相互依存。對古城商業文化進行保護,能促進旅游業的興旺發展。
(三)宗教文化保護
商丘古城內中山南路有座古老的建筑——天主教堂,教堂歐式建筑風格別具一格,格外引人注目,虔誠的教徒們定期會來膜拜誦經。商丘古城的天主教文化給商丘古城增添了一層神秘面紗,它伴隨古城走過近百年的歷程,對商丘古城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一定影響。宗教文化是教徒們的一塊圣地,宗教保護也是中國長期以來的一項基本國策,任何人不能肆意破壞宗教文化,要讓這種特殊的文化得以繼承與不斷發展。
(四)少數民族文化保護
在古城居住和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居民。據商丘市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數據,睢陽區的少數民族主要以回族為主,另外還有壯族、哈薩克族、滿族、蒙古族、白族、土家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苗族等多達21個,而商丘市兩個區的少數民族則多達31個。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習性等都成為古城地方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少數民族文化的存在為這座歷史厚重的古城涂上絢麗的多民族色彩。所以,要保護古城的少數民族文化,讓民族之花在商丘古城綻放。
(五)具地方特色的工藝與手工藝文化保護
在商丘,有許多地方特色的工藝與手工藝術,它們因其高超精美的藝術制作而聞名遐邇,如梁園區樹脂工藝品、商丘刺繡,樹脂工藝品具有極高審美價值與實用功能,商丘刺繡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都深受游客的青睞。另外比較有代表性的工藝與手工藝術有商丘宋秀、永城市石雕工藝品和面人、夏邑縣草編和面花、虞城縣剪紙、民權的工筆畫虎、睢縣的鴛鴦轉香壺、寧陵縣白蠟(條)桿工藝品、柘城縣李作品的泥人等等,這些具地方特色的工藝與手工藝術品,已成為商丘的代表符號,在商丘古城的旅游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商丘古城的旅游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些藝術中,有些不僅在中國備受矚目,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要全力保護這些工藝與手工藝術,為商丘,為河南,為中國乃至世界保存好這些文化遺產。
(六)古都歷史文化保護
一個古都就是一個特色集聚的文化體。古都文化是古都城市形成和建設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有著深刻的內涵。商丘歷史文化名城極具價值,體現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5]215商丘被譽為“中原遠古文化發祥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從地下遺存和地上的名勝古跡,從傳說到史書記載,集中地反映了商祖文化和勝跡的真實性,這是其獨有的特色。古往今來,商丘名人薈萃,產生了不少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同時也有不少的外地文人墨客在商丘活動,留下了大量的詩賦、文章。商丘古城名勝古跡的文化內涵和品位都很高,地方文化氛圍濃厚,文化知識豐富。明嘉靖至清初,城內名宦、文人輩出,以沈鯉、宋纁、侯恂、宋犖為代表的名臣和以侯恪、侯方域等為代表的文人曾經在當時產生巨大的影響,民間曾有“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之說,足見商丘古城當時的顯耀。
商丘古城景點星羅棋布,不勝枚舉,有4000多年前的古觀星臺——閼伯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宋氏始祖微子之墓、孔子講學的文雅臺、明末才子侯方域的壯悔堂、顏真卿“八關齋報德記”碑亭、紀念唐太守許遠與名將張巡死守睢陽的張巡祠以及淮海戰役會議會址等等。[7]商丘古城的明清一條街極具特色,它北接拱辰門,南連拱陽門,長1000米,現有店鋪500多家,是商丘古城明清建筑比較集中的街道和商業中心。每一個景點都是古城歷史文化的見證,每一處古老建筑都鐫刻著古城歷史上的繁榮與輝煌。
商丘古城人杰地靈,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歷經幾千年的古城,鐫刻著商丘歷代文化發展的印記,有著鮮明的古都文化特色。商丘古城的古都特色文化是商丘旅游業的精華,對其進行保護是商丘旅游業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當代商丘人的重要使命。世世代代的商丘人,要竭盡全力保護商丘古城文化,讓這種獨特的文化得到繼承和不斷發展,為河南、為中國乃至世界保存好這一特色文化遺產。
三、商丘古城旅游文化創意開發
為彰顯古城文化價值,提升其在國內外的旅游地位,因地制宜對商丘古城進行創意開發。文化旅游持續發展依靠的不僅僅是文化資源,創意才是其根本驅動力。古都文化是商丘市旅游業的核心資源。對商丘古城古都文化旅游進行創意開發設計,整合古城文化旅游資源,深化古都文化內涵,開發創意旅游產品,增強古都文化體驗,提升古都文化魅力。
(一)古文化創意開發
商丘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都特色是其旅游文化的特別之處。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古都文化,幾百年遺留下來的古城、護城河和名勝古跡吸引無數人瞻拜的腳步。但隨著歲月推移,年輪流轉,古城也越來越朝現代化邁進。除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昔日古都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曾經輝煌的古都和燦爛的文化,也為古城旅游帶來更濃郁的古文化氣息,古城創意開發中可以滲透古文化元素。如古城居民、商戶的服飾以古代服裝為主(如明清時期老百姓的服飾著裝),與明清一條街的特色相輝映,更能凸顯古城的古文化特色。將古都歷史故事編排成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的短小劇目,以輕松活潑的藝術形式呈現給游客,豐富古城旅游文化。旅游產品中增添復古商品,如三足腹鼓雙耳青銅商鼎、張巡劍、八關齋碑帖、桃花扇等。
(二)商丘地方文化創意開發
創意設計一:豫劇表演為古城旅游助興
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河南具代表性的傳統劇種,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豫劇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商丘市是豫劇之鄉,豫劇四大流派之一的“豫東調”即源于此。將豫劇的藝術表演與商丘古城的旅游文化結合則是畫龍點睛之作。邀請商丘的豫劇愛好者及表演者,成立商丘古城豫劇團,根據商丘的地方文化特色編排劇目,并邀請河南其他地區的豫劇團來古城豫劇團表演,為四海游客奉上精彩的豫劇表演。將商丘的豫劇文化發揚光大,向全國及世界推介中原文化。
創意設計二:創建民族劇院推介中原文化
在古城創建民族劇院,根據河南及商丘的史料及傳統民間故事編排劇目,以戲劇及影片形式讓游客體驗中原風的地方文化特色。自古以來,河南及商丘地區的民族人物數不勝數,遠至高辛氏帝嚳、火神閼伯、商朝的開國帝王商湯、商朝名相伊尹、宋國始祖微子、隋朝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唐代死守睢陽兵敗殉國的名將張巡、明末才子侯方域,近至抗日將領彭雪楓等的史料均可以用作劇目改編的素材,用直觀生動的藝術形式將地方文化呈現給四海來賓,以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推介中原文化,讓人們更加了解河南,了解商丘古城的歷史淵源及發展歷程。
創意設計三:飲食文化節為古城旅游錦上添花
在商丘古城舉辦飲食文化節。品味飲食是旅游業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將美味佳肴與古都美景融合,必令游客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商丘特色美食種類繁多,商丘特產“松月”牌白糖豆腐乳、小磨香油、永城棗干、辣椒磚、虞城賈寨五香豆腐干、惠樓山藥、寧陵的金頂謝花酥梨等令人垂涎欲滴。回族美食更是做工精細考究又獨具風味,風味迥異的清真菜肴中,既有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肉食以牛、羊肉為主,但禁食豬肉。回族喜愛喝茶: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鍋茶等,茶都講究盛在蓋碗里喝,因而被統稱為“蓋碗茶”。憑借商丘地方特色美食和回族清真美食的優勢,在古城舉辦飲食文化節,為商丘旅游奉上飲食大餐,吸引更多游客光顧。游客不僅一飽眼福,還能一飽口福,既能品嘗商丘地方特色美食、清真味的牛羊肉,各類小吃,還能品嘗商丘特產的張弓酒、睢酒、民權的葡萄酒等飲品。
(三)少數民族文化創意開發
少數民族在商丘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回族,僅商丘市兩個區就有3萬多人,蒙古族137人、哈薩克族130人和滿族105人,加其它少數民族多達31個。他們與漢族雜居,雖然有些文化已經被漢化,如語言、服飾、日常生活習慣等,但基本保留他們的民族文化傳統。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是商丘古城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民族特色是旅游業中前景看好的文化資源,具有很大的開發潛能和旅游價值,少數民族的民俗民風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都可以與漢族文化融合,糅合到古城的旅游開發中,為古城增姿添彩,為古城旅游錦上添花。
創意設計一:少數民族藝術表演讓藝術之花繽紛綻放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朵朵奇葩,應該好好保護這些國之瑰寶,讓少數民族文化不斷傳承和發揚下去,以避免文化的萎縮和退化。為此,在商丘古城旅游文化中,糅合少數民族文化元素,開發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是商丘旅游文化的創新點,也將是商丘旅游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的貢獻。
1、少數民族歌舞表演
歌舞是少數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傳統。組建少數民族歌舞團,在古城為游客展示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將少數民族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獻給八方游客,讓來訪的游客真實體驗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
2、少數民族服裝表演
回族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他們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穿衣打扮。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頭飾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回族男性一般戴白色無沿小帽,留大胡子;婦女一般頭戴各種花色頭巾,只將面孔露出。針對這一民族特色,在古城舉行少數民族服裝表演,以回族服裝為主。服裝模特也來自少數民族。有興致的游客可以參與服裝表演,上臺與模特一起走T臺,親自體驗身著民族服裝走臺步的感覺。游客還可穿上美麗的回族或者其它少數民族的服裝,拍照留念。
創意設計二:少數民族風情體驗館傳遞民族情感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萬千風情,為中國文化史增添絢麗華章,將少數民族文化創意開發到商丘古都文化旅游中,必將成為商丘旅游的亮麗之作。建立少數民族風情體驗館,以回族、壯族、滿族、苗族、朝鮮族等大族為主,匯聚其它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為游客奉上多民族文化大餐。每個少數民族館內,擺放能凸顯其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如民族服飾、餐飲用品、日常用品、文化用品等,各館工作人員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為來賓展示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并為來賓講解各民族的歷史淵源和風土人情。來賓還可點餐,親自品嘗各民族的特色美食。建立少數民族風情體驗館,除能為旅游業添彩外,還能讓更多四海游客了解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加深民族情感,促進民族團結。
(四)對商丘古城景點玄鳥島的創意開發
玄鳥島,是商丘南湖的景點之一。它位于商丘古城南湖內,島呈圓形,通過一條長橋與陸地相連,島上四面環水、綠樹成蔭,風景宜人,建筑風格別致,環境幽雅。玄鳥島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建筑結構獨特,布局完美,但美中不足之處為島上建筑群雖古風猶在,但建筑內空無一物,呈現一派荒無人煙、景象頹敗之貌。玄鳥島完全可以憑借其自身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將其潛在的旅游價值開發出來,下面是對玄鳥島進行開發的幾條創意設計。
1、古文化創意
創意一:古代書院
將玄鳥島開發成一個古代的古色古香的書院,充滿古典色彩,登島的游客置身其中,如身處古代書院中,感受書院的書香與典雅。如果對書院感興趣,可以身著當年書生的衣著,親身體驗古代書院的文化氣息。
創意二:明清時期繁華的集貿市場
玄鳥島也可以被開發成明清時期一個繁華的集貿市場,以此來復現商丘古城明清時期商業的繁華,古都濃郁的地方商業特色。
2、現代色彩文化創意
創意一:獨具風情的旅游觀光島
在本已定位為旅游觀光島的基礎上,繼續挖掘其旅游潛力,整合旅游資源,將玄鳥島開發成獨具風情的旅游觀光島,島色秀美,碧波蕩漾,船帆點點,水島互映,給美麗的商丘古城旅游文化增添亮麗的一筆。島內建筑內要設計成可供游客休閑、娛樂的場所,如茶室、兒童娛樂室、畫廊等。島上添置現代化娛樂設施,如可供游客短暫休息的舒適桌椅、可愜意泛舟湖中的舟艇等。
創意二:商丘古城歷史文化展覽館
開發成商丘古城歷史文化展覽館,展示商丘古城從古至今歷史文化發展歷程的史料以及商丘古城現代化發展的史實記錄,讓四海來賓在方寸之地了解商丘古城的特色文化精髓。
創意三:琳瑯滿目的美食城
賦予其現代色彩,將其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美食城,供游客在疲憊時細細品嘗商丘的地方美食。商丘美食具有非常鮮明的地方特色,享譽全國。
創意四:高雅的旅游酒店
玄鳥島的建筑分布非常適宜開發成旅游酒店。島上房間以中間庭院為中心,其它房間環繞分布在島上,主要以小間為主。這樣的分布格局與旅游酒店的格局是非常吻合的,各小間經過現代化的裝修,打造成一個高雅時尚的旅游酒店是發揮其地理優勢、建筑優勢的最佳選擇。
商丘古城創意開發,就是將古城傳統文化特色與現代文化糅合,將現代元素融入古都文化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新性的商丘古城文化。創意古都文化既不失獨特古都氣息,又迎合當代人的文化審美觀。創意開發將給這座歷史厚重的古城,帶來新文化的氣息,增添勃勃生機,以此來提升商丘古城的文化魅力和歷史地位。
歷史文化名城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文化已成為經濟發展原動力的今天,切實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這些文化遺產,并順應時代對其不斷創新發展,對彰顯城市文化底蘊、提升城市文化品味、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商丘古城是中原文明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保持其古都特色的基礎上,經過不斷開發,這顆明珠必將熠熠閃光在豫東平原上,將中原文明的薪火代代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