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無聲詩立體畫——福州軟木畫作品展”在福州的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展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吳芝生、吳奕紅、陳秋萍等9位福州軟木畫名家作品59件。
71歲的福州軟木畫第四代傳承人代表、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芝生手指懸掛于展廳的畫作《馬來西亞皇宮》,講述近年間他攜近百年“非遺”軟木畫重走“海絲路”的心路歷程,“傳統福州軟木畫受到日本、韓國等‘海絲’沿線國家民眾喜愛,市場前景看好。相同題材的作品已被馬來西亞一政要所收藏。”
福州軟木畫問世于20世紀初,發源于福州東郊西園村,走過了近百年的風雨歷程。軟木畫是“雕”“畫”結合的手工藝品,以“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聞名于世,被譽稱為“福州三寶”之一,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芝生稱,在社會現代化進程加速、民間工藝趨于沒落的環境下,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更多人知道、了解福州軟木畫這獨一無二的工藝美術。“軟木畫要成為福州永遠的驕傲,需要更多年富力強的‘傳承人’傳授這門技藝,使其蓬勃發展,不要在我們這一時代留有遺憾。”
漫步展廳,以山水、園林、花鳥、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為題材,采用圓雕、透雕、鏤空雕等工藝為藝術風格的參展作品,給觀眾帶來“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享受。
成長于軟木畫之鄉的“70后”軟木畫第五代傳承人吳奕紅說,從小,軟木畫成為“鄉愁”記憶中一部分,上小學時就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家人制作軟木畫。
“1995年開始正式拜父親、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芝學藝至今,正嘗試對傳統軟木畫在題材以及裝裱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嘗試。”吳奕紅表示。
百年軟木畫創作除了將傳統技藝發揚光大,還應該貼近當代生活,與時代接軌,這樣才能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