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位于云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筑。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撫王繼文興建。乾隆年間,布衣詩人孫髯翁為其撰寫一百八十字長聯,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毛澤東點評長聯“從古未有,別創一格”,大觀樓因長聯而與中國四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鸛雀樓)齊名。
大觀樓位于昆明市大觀路“大觀公園”內,總面積47.8公頃,以長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游覽區,分為近華浦文物古跡景區、南園中西合壁園林景區和西園現代園林景區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濱的大型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旅游景區”。
東園內荷塘交織,柳堤環繞,景色幽深;南園有民國年間庾恩錫別墅;西園是新建的長聯文化園,栽種著大片花卉,目前薰衣草真開放煞是迷人……孫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陜西三原,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隨父居住在昆明,乾隆年間,為昆明滇池大觀樓題楹聯一幅,180字,號稱天下第一長聯。
長聯:上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zé),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zhù)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huán)霧鬢(bìn);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觀樓除了有知名的長聯之外,還有鎮園之寶盆景園、近華浦、樓外樓、西園、百花地等景點。
盆景園
大觀公園盆景園占地4500平方米,是昆明地區最大的盆景園。園內佳木蔥蘢,齊花爛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輝,各式盆景星羅棋布。蜿蜒的粉墻邊,盤曲的亭廊旁,布滿了以樹木為主,配以山石的盆景。千姿百態的老樹虬枝盡在眼前:或巍峨挺立、或盤根節錯、或婀娜多姿。每當春回大地,山茶朵朵似錦繡,紫藤串串如銅鈴,楓葉片片若云霞;入夏則藤蔓掩映濃蔭覆蓋、暑氣頓消;秋來銀杏、南天竹、火棘果實累累、紅艷欲滴;冬后疏林斜枝、錯落有序,伴以傲霜紅梅,愈見蒼勁。園內許多老樁,都有百年以上歷史。一株清乾隆年間所植的雙條“壽”字紫薇,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據說60年代初期,一美籍華人出資3萬美金欲買未果,現已成為盆景園的鎮園之寶。
近華浦
近華浦三面環水,是大觀樓的主景區。公園入口正對近華浦拱形重檐門樓。北面、東面是大型荷花池。“大觀樓”是近華浦主體建筑,清康乾時期興建的館、閣、亭、堂古建筑群,由臨水長廊縈繞貫通,近兩年新建“華夏長聯景廊”、“大觀樓碑刻拓片展覽”、“中國四大名樓館”、“長聯歷史文化館”等文化景點。浦內長堤虹橋,柳蔭荷塘,蔥郁古樹。“彩云崖”假山峰回路轉,紫藤花架形成花廊,四季花壇百花爭艷,綠草如茵。這里既薈萃了大觀樓的歷史人文景觀,又是春秋兩季花展的主展區。旁邊有小吃,藥房,車站就在附近(近華浦路\春暉小區附近都有車站,普通車一元即可,空調車兩元),乘坐100路終點站可到。
西園
西園位于近華浦西面,是1998年征用200畝土地新建的長聯文化園。有水面30畝,柳堤拱橋,綠草似茵,臨池水榭,石板游路,已經形成“蘋天葦地”,亭橋水榭倒映碧水,林木花卉煙水迷離的優美園景。
樓外樓
地處大觀樓東南面,四面環水,柳堤連通,與大觀樓隔三潭印月湖面對峙。樓外樓三層,綠色琉璃歇山卷脊屋面,形如畫舫。景區有貼水平橋石欄、八角小亭、四方水榭、假山疊石。花壇相連,曲徑貫通。西面跨三孔石橋沿柳堤達西園。
百花地
位于庾莊東北面,與樓外樓隔河相望,公園征用后辟為“垂釣者之家”,魚塘畔有弧形長廊,柳堤草坪,沿草海航道東側,長堤與庾莊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