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建筑學會主辦第九屆梁思成建筑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揭曉了獲獎者名單:分別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莊惟敏教授、德國著名建筑設計師曼哈德?馮?格康。
記者了解到,梁思成建筑獎創立于2000年,以中國近代著名的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命名,以表彰、獎勵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績和卓越貢獻的杰出建筑師、建筑理論家和建筑教育家。是面向世界的國際獎項。
從2016年開始,梁思成建筑獎在世界范圍內展開評選活動,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設獲獎者兩名。
該獎的宗旨是激勵建筑師和建筑學者的創新精神,繁榮建筑創作,提高建筑設計、理論研究和建筑教育水平。同時致力于探究和挖掘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深刻內涵,凝聚建筑智慧與建造技藝,推動建筑創作理念與技術創新的交流碰撞。
當天,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宣讀了“關于頒發第九屆梁思成建筑獎的決定”,揭曉了獲獎者名單: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莊惟敏教授,德國著名建筑設計師曼哈德?馮?格康(MeinhardvonGerkan)先生,斬獲本屆梁思成建筑獎。
在獲獎感言中,莊惟敏提到了自己的“四個幸運”:改革開放之初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趕上國家建設大潮、加入國際建協與世界建筑師同臺對話、與眾多同行共同切磋進步。并表示將持續為熱愛的建筑事業奮斗下去。
在稍后的學術報告中,莊惟敏回顧了梁思成對中國建筑史學的推動,介紹了清華建筑系建立的歷史初衷、過程以及提出建筑設計全體觀的理論,并闡述了建筑設計不僅需要完善功能、服務大眾,更需要在人文、社區、生態環境等更廣泛的層次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馮·格康則在學術報告中,將建筑的涵義歸納為四個基本原則:簡潔性、條理分明的秩序、多樣統一性和獨特性。以他在不同城市、不同文化背景中設計建成的幾十個項目為例,闡述了不同類型、不同尺度的建筑個體如何通過涵義的表達與塑造,提升城市與建筑文化的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