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圖阿拉故城,史稱“興京”,位于中國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昂請D阿拉”是句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建在平頂山崗上的城。赫圖阿拉故城是一座擁有400余年歷史的古城,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眾多清前時期的歷史名人都出生在這里。
赫圖阿拉故城在史學界被稱為“清王朝第一都城”,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所筑,城池依勢筑于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崗之上。峭壁崢嶸,三面環水,易守難攻。赫圖阿拉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東西長551米,南北寬512米,占地24.6萬平方米。主要建有漢宮大衙門(俗稱“金鑾殿”)、昭忠祠、正白旗衙門、關帝廟、滿族故居、罕王井、啟運書院、文廟、塔克世故居等。主要古遺址有八旗衙門、協領衙門、劉公祠、城隍廟等。
外城建有中華滿族風情園。主要有滿族歷史文化長廊、滿族民俗博物館、滿族老街、地藏寺、顯佑宮,環湖建有各種景觀等。主要遺址有駙馬府、鎧甲制造廠、弧矢制造廠、倉廒區、堂子、點將臺、校軍場等遺址。
汗宮大衙門
汗宮大衙門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攢尖式建筑,是當年努爾哈赤登基稱汗、治理國政、研究軍機、接納使臣的地方。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
汗王寢宮
汗王寢宮位于汗宮大衙門東側,四間建筑,東一間是汗王和大妃的寢室,西三間是汗王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
據史料記載,汗王和大妃冬天睡在南炕,夏天睡在北炕,對面炕擺有炕桌、火盆等是汗王吸煙品茶的地方,西間有南北西三面相連的萬字炕。
正白旗衙門
正白旗衙門,地處汗宮大衙門東側高臺之上,是一處青磚青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正白旗衙門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極處理旗內軍政事務的辦公場所。正白旗衙門內現存正房五間,是赫圖阿拉城保存較好的原始建筑。
罕王井
汗王井位于赫圖阿拉城內城中部,是城內唯一一口飲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見底,清爽甘甜,嚴冬不封,酷暑清涼。這口井曾養育了八旗子弟兵,被譽為“千軍萬馬飲不干”的汗王井。
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赫圖阿拉城內,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是后金國初七大廟之一,是清代第一座關帝廟,是赫圖阿拉城現存的主要古建筑群之一。
顯佑宮
顯佑宮位于地藏寺西側,原稱為玉皇閣,是清代遼東地區著名的道教宮觀,建有龍虎殿、三宮殿、敕建碑、香亭等建筑。整個建筑以道教獨特的龍、虎圖案為飾,外形古樸典雅,氣勢輝煌。
努爾哈赤起兵之后,每遇戰事或重大活動之前,都要率貝勒大臣等人入宮進香,祈求神靈保佑。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順治帝敕建碑坐落于三宮殿東側,宮內植有神樹株。
地藏寺
地藏寺堪稱大清第一佛寺,是清代遼東地區著名的佛教圣地。清末毀于日俄戰爭之兵火,1998年恢復原貌。
地藏寺是滿族人最早修建的寺院,紅火近三百年。每年春天,地藏寺上空都有成群的喜鵲,很多慕名游覽赫圖阿拉城的游客都要先前往地藏寺去祈福,以求好運。
赫圖阿拉城為努爾哈赤稱汗的后金都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也是女真各部“依山作寨”樹柵為城的典型實例,是眾多女真山城中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唯一一座古城遺址。它不僅對研究中國古代筑城之法與建筑發展史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對研究女真族發展史與居住史都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