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公園是遼寧沈陽市最大的公園,占地330萬平方米。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1927年,奉天省政府將清昭陵辟為公園,因位于市區北部,故得此名。
清昭陵是沈陽名勝古跡之一,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精華,也是漢滿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盛京三陵
位于遼寧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稱東北三陵,是開創滿清皇室基業的祖先陵墓。盛京三陵加上已列入世界遺產的清東陵、清西陵,構成了一組清朝帝陵體系,濃縮了清朝的歷史。
清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與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聰三年(1629年),于清順治八年。陵區坐落在沈陽市東北11公里處,占地近54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筑32座。
陵墓形成兩大特點:晉謁此陵時,由正紅門到碑樓,須登108級石階;建筑物隨坡勢起伏而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福陵一帶現已辟為療養地。
清昭陵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陽市北端,故又稱北陵。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與福陵同年竣工,經康熙、嘉慶增建,陵區占地面積近48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筑38座。園內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蕩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代園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清永陵
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規模最小,占地僅1.1萬多平方米,但列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1598年,是滿清皇族的祖陵,坐落于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城西21公里的永陵鎮。陵宮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窯、果樓等部分組成。啟運山如屏風矗立背后,蘇子河如玉帶飄過陵前,河對岸的煙囪山與啟運山遙相呼應,使地處群山環繞中的永陵顯得十分壯闊。清皇室把永陵視為“兆基帝業欽龍興”之地,所以終年香火不斷。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親來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典制。
沈陽昭陵古老的歷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成為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為之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游覽勝地,亦成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了解沈陽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