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建筑文化研學之旅,建筑大咖與您并肩同行!
10月12日,2019古建筑文化保護高級研修班全體學員前往“木雕之鄉”美麗的東陽進行現場教學。在三賢樓古建園林公司董事長吳永旦及團隊的帶領下,我們分別參觀了湖滄基地、高大基地、懷魯基地。
下面我們來回顧下現場教學亮點:
1.古建大咖現場教學
古建守護神吳永旦,東陽三賢樓和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從業十多年,保護、修繕、收藏的古建筑五百余座,成功打造了皖北最大的古建筑群——潁上明清苑(全國5A級風景區)、黃山秀里影視城、管仲老街、尤家花園等名勝古跡。
南京大學教授周學鷹,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導,南京大學中國文化與文物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建筑歷史、東方建筑、建筑遺產學、中國古代建筑鑒定分析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設計研究,歷史建筑修復、修繕、復原研究等等。
古建中國創始人黃飛偉,從事建筑行業20多年,從業古建筑行業7年多,參與過國保、省保、市保等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100多項。2015年后主要從事古建中國平臺開發,中國建筑文化互聯網推廣,浙江工業大學產業教授、高級工程師。
吳總向學員們詳細講述了及基地上每個古建筑的制作工藝和規模、年代工藝及典故,引起了學員們濃厚的興趣。學員們紛紛向吳總和黃總、周教授進行了工藝上的探討。
精湛的雕刻工藝,古建筑修復與紋樣的創新,一件優秀的作品背后必定包含精湛的技藝和較真的工匠精神。古人精湛的雕刻工藝和精巧的設計,無處不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古建修復與創新
一座廟、一座橋、一座戲臺、一座牌樓,其背后都蘊藏著精彩的故事,孕育著獨特的人文歷史,保護它們不光是一座古建的存活,可能是一段歷史的保留,是一個過去、現在、未來的見證。活化古建是一件造福后世的好事。
金絲楠木花廳
湖滄基地正中間是國寶級金絲楠木花廳“中國大舞臺”,曾代表中國參加了2015年米蘭世博會。150平方米的花廳由筆直上好的金絲楠木與泰國柚木為原材料,按照宋代《營造法式》中的大木作工藝設計,采用傳統榫卯結構、多種雕刻工藝,注重梁柱、斗拱和舉折等傳統構件,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智慧,令觀者情不自禁心生感動。
八面曲風戲臺
八面曲風戲臺原址位于江西省婺源縣,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時任徽州知府馬步蟾,字漁山,自幼素愛徽劇,舉全縣之力,聚集四方工匠,興建高大雄偉的八面曲風戲臺。戲臺前后雙面,相傳是為了讓兩班戲班同時演出,孰面觀眾多孰面戲班獲勝,以此決出魁首戲班。
戲臺通面闊17.6m,通進深12.5m,建筑高度16余米,柱中占地面積220平方米,其雕花工藝十分精美,做工極致講究,結構極為精巧,并設有多處藻井,堪稱極品戲臺。如何保護、復原、重修這些古戲臺,讓古戲臺重獲得新生,從而更好地推動古戲臺的創新應用和工藝傳承,成為了當代木雕與建筑匠人不可推脫的使命。
三賢樓
三賢樓原址位于山西省運市,為純木質結構。三賢樓為元明風格建筑,高32米,全樓斗拱密布,玲瓏精巧。四根柱子從底層貫穿至頂層,現場的學員無一不表示震撼的。
博鰲堂
南京大學的周學鷹教授為大家介紹了懷魯基地的博鰲堂,在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雨更迭后,更多了份安然和大氣。博鰲堂建造年代為清嘉慶年間,據歷史考究,為當地做火腿生意的富賈曹得旺耗巨資建造。
周學鷹教授為大家講解博鰲堂
博鰲堂柱子用料規整,雕花精美絕倫,各部構件皆精心挑選上等木料。恢弘大氣的建筑風格,自建成以來,一直是族內圣地。受此影響,曹氏家族崇文重教,尊道尚德,先后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文人志士。
站在博鰲堂下仰望,建筑的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博鰲堂每個牛腿都來自一段民間佳話,每個結構工藝和雕刻故事以及建筑史上的起承轉合,真的可以稱之為遺產級的建筑。
收藏品博物館
高大基地擁有兩個珍貴收藏品博物館,大大小小收儲來的古建,從窗欞、牛腿、床榻等各個雕刻精細的藏品,圖案流行的朝代、雕刻技藝改良、藏品背后的家族故事及各朝代時興的風格,無不展示著古代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3.匠人匠心-雕刻工作區
在吳總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雕刻工藝區,現場觀看工匠們的雕刻工作。匠人們埋頭雕刻的景象,讓大家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來。
工匠們的專注和投入,手藝的純熟,與機器雕刻相比,手工雕刻跟木雕的傳統氣質更加契合,雕刻出來的東西更具神韻、匠心獨具。
雕刻工作區
古建筑為何震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代的工匠在做事情時,心無旁騖、全神貫注,他們將自身的巧奪天工與傳統文化都貫注到每一塊木材、每一刀雕刻上去了。
4.圓滿結業
在博鰲堂,我們進行了結業總結交流會。三賢樓代表以及研修班的班長丁少平代表學員進行了發言,課堂知識分享與學習、現場實地考察、學員互動交流,大家收獲滿滿。主辦方為本次研修班的學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短短三天的研修活動,圓滿落下帷幕,這是一段值得永遠銘記的學習歷程。每個學員帶著企業發展的未來而來,帶著求知求教的決心而來。
古建中國感謝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指導,感謝各支持單位以及學員的全力配合。本次研修班只是古建中國對于古建筑文化傳承創新的一個開始,希望通過這次提升專業技術的高研班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對于建筑產業進行整合與升級,跨界合作打開更多的可能。
筑心筑美、古建中國!古建筑文化的傳承、創新、應用,我們一直在行動,期待下一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