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漢文明特展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引起不小震動,其中一件金勝吸引了我的眼球,這件金勝與我數(shù)年前考證古錢上的“勝”為西王母化身有關。
兩漢時期的早期壓勝錢中,多帶有吉語文字和各類圖形。圖形中常見的有帶鉤、魚、劍、星宿等,它們分別代表著各自的意義。
如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帶鉤起源于西周,戰(zhàn)國至秦漢最為流行。在那個時代,帶鉤就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鑄于錢幣上,寄托著對官爵、地位的崇拜和向往。
劍是武器,道教興起后,真人張道陵手持驅邪劍斬妖驅邪的形象深入人心,錢幣上出現(xiàn)的劍即表示驅邪壓祟,抑或就是真人的化身。
魚是中國的傳統(tǒng)寓意紋樣。《史記?周本紀》上說周有鳥、魚之瑞。又《太平御覽》卷九百三十五引《風俗通》曰:“伯魚之生,適用鐀孔子魚者,嘉以為瑞,故名鯉,字伯魚。”說明魚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種瑞。漢代畫像石中,魚紋大多為鯉魚,并常常與龍、鳳同處一畫。同時,魚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孫的祝福含義。
常見的圖案還有星宿圖。比如北斗七星,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星宿符號,非同小可。《尚書緯》說:“七星在人為七瑞。”道書《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云:“北斗司生司殺,養(yǎng)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所以在錢幣上裝飾北斗七星,是寄托保佑之意。漢代壓勝錢上多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及參宿三星等星宿紋,其用途均蓋出于此。以上這些常常見之于早期壓勝錢上的圖形已經沒有什么懸念了。
但是有一個圖形,千百年以來一直令人費解,眾說不一,難以達成共識。那就是所謂的“楔”形物,經常出現(xiàn)在五銖、大泉五十錢上,古人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說明,直到我對其進行考證解讀之前一直是一個迷。
我因主編《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為解“楔”形之迷,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一書中,有一件東西引起我的注意,突然有一天,對這個所謂的“楔”形物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原來,它就是西王母頭上的裝飾——勝。
勝也稱華勝。《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華勝雖然是秦漢時期婦女的常用首飾,但在漢代的畫象石、畫象磚上,雖然也有不少婦女的形象,但基本沒有看到頭上戴有華勝的,凡出現(xiàn)頭戴以簪相連的兩只華勝的女性形象,必定是西王母。這充分說明,頭戴華勝成為西王母的“特權”,成為她的專屬。我們把漢畫象石、畫象磚上西王母首飾上的“勝”與錢幣上的“楔”形物對比,便能一眼認定,所謂“楔”形物就是——勝。
勝就是西王母的化身,這是古人留下的一個文化之迷。就我所知,此前還無人破解。確認“楔”形物就是華勝,也就確認了它出現(xiàn)在錢幣上的作用就是暗喻西王母,這個迷便迎刃而解了。
西王母是流行于秦漢時期最著名的神話人物。西王母的傳說受我國上古時期母系社會的影響。據(jù)說她居住在西方的昆侖山中絕頂之上,人面獸身。山上有長著牛角、滿身豹紋、聲音如犬吠的怪獸——狡,還有九尾狐,還有長著紅色羽毛、喜好食魚的三只青鳥,每天為她叼來食物和用品。《山海經》這樣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西王母受到世人的崇拜信仰,主要是因為她是長生不死之神,《漢武帝內傳》說西王母曾賜漢武帝三千年結一次果的蟠桃,而這天宮的長壽蟠桃就歸她掌管。除此,西王母還擁有不死之藥。《淮南子?覽冥訓》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這足見西王母是長壽無極了。二是她“司天之厲及五殘”,是一位替天展現(xiàn)威猛嚴厲及降臨五種災害的神祗,神威廣大。
但是,在錢幣小小方寸之間,表現(xiàn)西王母的形象實在困難,因為面積太小,中間又有方穿,所以古人便想出一個辦法,將西王母頭戴的首飾——華勝,作為她的化身,裝飾于錢幣之上,這實在極為聰明和有創(chuàng)意。
暗喻是中國傳統(tǒng)的裝飾手法,特別是以物喻人。比如,用八仙手中的八樣東西暗喻八仙本人,人們看到葫蘆,不用說這就是代表鐵拐李了。看到花籃,那肯定就是代表藍采和。這種不出現(xiàn)人物形象的圖案叫暗八仙。還有以蓮花暗喻如來佛祖。一大一小兩只獅子暗喻太師少師等等,此類案例不勝枚舉。
現(xiàn)在,我們再描述早期壓勝錢上的這個圖形時,就會明確地指出它叫“勝”,用在這里是借喻長生不死的西王母。所以有一枚漢代壓勝錢,其上鑄有“壽西王母”四字,希望能象她那樣長壽無極。還鑄有“大宜子孫”四字,宜是適合、適宜。這里講平安、健康、長壽也要適宜子子孫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