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江樓位于江蘇南京鼓樓區獅子山頂,是中國十大名樓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也是南京閱江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樓”之稱。
閱江樓的前世今生
建閱江樓的初衷,始于600多年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在其稱帝前,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為號,指揮數萬伏兵,擊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
1374年(洪武七年)春,朱元璋在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為閱江樓,并以閱江樓為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一篇《閱江樓記》。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和《又閱江樓記》等三篇文章。朱元璋還動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獅子山頂修建了建樓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
朱元璋在寫了樓記、打了地基后又突然決定停建閱江樓,并在他的《又閱江樓記》中說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夢給他,告誡他不要急于建閱江樓;二是在他經過深思熟慮后,覺得應該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閱江樓這事應該緩一緩。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集中財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鳳陽的城墻,后來連中都鳳陽的城墻也因耗費巨大而停建了。
直至上世紀末決議復建“閱江樓”的動議,得到社會各界的響應。199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建造閱江樓,直到2001年9月閱江樓正式竣工建成。從此結束了六百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許多的古代資料缺失和現代建筑規范、工藝的差別,新建的閱江樓沒有使用傳統的木結構,而是和國內之前的大多復建名樓的古建筑一樣,采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來代替,以保證建筑的穩固與日常維護,但讓這座名樓缺失了一絲古韻。
現在閱江樓所在景區內有閱江樓、玩咸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墻等30余處歷史遺跡,樓高52米,共7層(外觀4層暗3層),碧瓦朱楹、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和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的標志之一。
閱江樓的建筑結構
閱江樓喻閱江攬勝之意,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古典的皇家氣派,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風格。
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
鐘樓三層大廳正中,裝飾著中國最大的景德鎮巨幅瓷畫鄭和下西洋。畫高十二點八米,寬八米,畫面由十二個部分組成,色彩斑斕,氣勢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下西洋這段輝煌歷史,其中有建造寶船、科學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鄰友好、傳播文明、平等經貿、文化交流等盛況,以及西洋各國的風土人情。
巨幅瓷畫上還反映了永樂皇帝建造“靜海寺”、“天妃宮”,立“天妃宮牌”,為鄭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廳內有一條復制的鄭和寶船和一個銹跡斑斑的巨大鐵錨,這兩件實物,生動具體地證明了南京是鄭和下西洋主要造船地,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在閱江樓的二樓,展示了鄭和下西洋期間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幾位的就是鄭和所經歷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時還展示了明朝的燦爛文化,有明朝版圖、名家書畫、科學技術,詳盡地介紹了鄭和下西洋期間中國先進的科學文化。
閱江樓內部布局,圍繞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兩代帝王的政治主張展開。底層,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擺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紅木龍椅”,雖是仿制品,但選上等優質紅木制成,重量超過千斤。龍椅靠背上雕有九條龍,刻工精細、形象生動。
東側的一匾,“治隆唐宋”,為康熙所書。二層有一船、一畫,明朝永樂帝朱棣,取消海禁,擴大貿易、文化交流,當時南京下關地區是座造船廠,船廠打造了許多船,最長的船,長一百三十八米,寬五十六米,航行時有九桅十二帆,載重量七千噸,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這幅巨型瓷畫,畫面反映了一四〇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這段歷史。畫面由十二個部分組成,詳細描寫了航海家鄭和按照永樂皇帝的旨意建造寶船,到西洋各國宣傳中華文明的盛況。畫面還反映了永樂皇帝敕建“靜海寺”、“天妃宮”并親賜“天妃宮碑”,撞響靜海寺鐘聲,以祭奠這位保護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閱江樓的頂層可觀蟠龍藻井。屋頂盤踞的金龍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龍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黃金,用江寧金箔制作工藝制作。這座樓內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K純金,所以顯得特別金碧輝煌。
閱江樓風景區創下五個全國之最
石獅子———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雄獅,高4.8米,重約30噸,用蘇州金山石整塊雕刻而成,風格為明太祖時期,并按照盱眙縣明祖陵的守門獅子刻制。兩只雄獅,氣勢雄渾,具有皇家氣概。
漢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由當代書法家抄寫,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寫的《閱江樓記》,被選入《古文觀止》。漢白玉從北京房山開采出來,高律3.1米,寬4.8米,重15噸,是全國最大的漢白玉碑刻。
閱江樓鼎———是全國最大的仿西周后母戊鼎,重達四噸,鼎上刻篆字:“獅夢覺兮鬣張,子孫驕以炎黃,山為挺其脊梁,閱萬古之長江,江赴海而浩湯,樓排云而慨慷,鼎永鑄茲堂堂。”這七句話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念,就是“獅子山閱江樓鼎”
鄭和下西洋瓷畫———這是中國最大的瓷畫,高12.8米,寬8米。壁畫背后是唐伯虎和祝枝山的作品。
青銅浮雕——是全國最大的青銅浮雕,高2米,寬8米,由雕塑大師吳為山作。
南京閱江樓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人到此游覽,除了觀賞此樓獨特的江淮風情外,對鄭和下西洋史詩般的畫卷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