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宅,位于浙江省東陽市區東側,南峙筆架山,北枕東陽江,歷800余年,從選址到建筑組群,與自然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營建起規模宏大的廳堂宅第,為我國江南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它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個物質外殼,而且還顯示出復雜的傳統文化內涵。盧宅被古建筑專家稱之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東方住宅”,是我國明清建筑藝術中的珍貴遺產。
東陽盧宅房屋數千間,現存自明景泰至民國初的建筑20余座。建筑群三面環水,南對筆架山。雅溪環繞,一條卵石小街貫穿東西,肅雍堂為主軸線,左右與之平行的有世德堂、大夫第、世進七第、五臺堂、柱史第、五云堂、冰玉堂等組建筑群。還有盧氏祠堂、善慶堂、嘉會堂、憲臣堂、樹德堂、惇敘堂等建筑。
肅雍堂軸線是主體建筑,肅雍堂軸線前后九進,依次是捷報門、國光門、肅雍堂大廳、肅雍正堂、樂壽堂、世雍門樓、世雍堂、中堂、后樓。
東側:與之平行的前有西德堂軸線(依次是享裕堂、嘉會堂、西德后堂、西德上廳四進)。
樹德堂軸線(依次是樹德前廳、中廳、后樓三進),大夫第東吟堂。
后大雅堂軸線(現為善慶堂、享敘堂二進),愛日堂。
西側:與儀門相鄰的存義堂,與之平行的世進士第忠孝堂。南面臨街則有東西荷亭書院,冰玉堂,占地25000平方米。
肅雍堂是盧氏大族的公共廳堂,建造于明景泰七年(1456)至天順六年(1465),面闊三間,帶左右挾屋,進深十檁勾連搭。前檐斗栱明間用平身科四攢,次間用三攢,后尾斡桿挑住金檁。梁間不用瓜柱,用坐斗及重栱,梁頭伸出柱外雕刻成各種圖形。脊檁下用云牌,也雕刻花紋。不論斗、栱、梁、枋、檁,凡可雕刻和彩繪的地方,都刻上了花紋和線腳或繪上各種圖案,極盡東陽木雕和彩繪的技能。肅雍堂廳堂宅第,嚴謹規整,左右對稱,是古建筑的杰出代表。
東陽盧宅是國內現存的唯一一座擁有九進縱深、面闊五間的古民宅,因其空間序列與北京故宮(紫禁城)如出一轍,而被稱為“民間故宮”。東陽盧宅龐大的建筑組群,精湛的木雕技藝,傳承著民族傳統文化和源遠流長的地域色彩,既是浙江人民不斷適應地域資源、氣候條件以及生活方式的必然產物,更是體現人們傳統生活方式、生存理念、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的重要載體,凝結著浙江人民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