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晚秋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
霜降三候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霜降伊始,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萬物沁涼,萬事歸于平和,深秋在霜降的夜里終于舒展開了身體。
霜降習俗
祭旗纛(dào)
《周禮》中記載,大司馬(統管全國軍事的官職)凡是出師的時候,都很重視旗鼓的作用,要對旗纛進行祭祀,稱之為軍牙六纛之神。(牙旗,是主帥在軍隊中位置的標識。纛,是浦頭,古代馬頭上的一種札飾,是皇帝乘輿的標記性裝飾。天子有六軍,因而稱六斌。)
習戰射
霜是殺伐的象征。古人為了順應秋天的嚴峻肅殺,都在這個月操練戰陣,進行圍獵。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記載:“季秋霜始降,鷹隼擊,王者順天行誅,以成肅殺之威。”
自從漢代以來,就在季秋之月講習武事,操演比試射技,以進行賞罰,已沿襲成為慣例。賈思勰(齊民要術》還將其列為農家九月中的事宜,“繕五兵,習戰射,以備寒凍窮厄之寇”。
吃柿子
霜降時節,一些地方要吃柿子,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俗話說:“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但要注意應適量而止。
賞紅葉
“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賞美景。
賞秋菊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尤其是南方地區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
霜降養生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是進補的好時機,此時,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最適合吃蘿卜潤肺,生津液、御風寒,配上咸豬骨,瀉火散熱滋陰益髓,注意健康養生。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古建中國溫馨提示,晚秋時節天氣漸涼,根據氣溫變化來增添衣物,為即將來臨的寒冷的冬天做好準備。
快抓住秋天的尾巴,再賞一回秋日的美景,請繼續加油,充實自己,為這一年畫下圓滿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