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萼樓莊園,位于廣西橫縣馬山鄉(xiāng)汗橋村委西汗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民國初期續(xù)建。李萼樓莊園由德惠堂、光裕堂、敬修堂、花園、碉樓等幾部分組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廣西都不多見,是南寧唯一僅存的著名莊園。
據(jù)考證,李萼樓莊園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已將近200年的歷史。其創(chuàng)始人是李萼樓的曾祖父李自超。“李萼樓”并非莊園樓名,而是莊園的末代主人,原為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個大地主。再者李萼樓又是當?shù)孛耍蟠鷮λ^為熟悉,加上他對莊園又進行了擴建、增建了幾座宅屋、花園和碉樓,使莊園更趨恢宏,故后人將莊園稱為李萼樓莊園。
李萼樓莊園依山勢而建,坐北朝南,布局嚴謹。莊園中最大的三座宅屋叫“三昆堂”,即德惠堂、光裕堂和敬修堂。它們是莊園所有建筑中工藝最好,藝術價值最高的建筑。“三昆堂”與其他的花園、碉樓一起,每座建筑可獨立成院,又都有小門相連。“三昆堂”每座面闊三開間,進深兩間,左右有耳房連接,中間為天井,前面是用圍墻圍起來的小院,圍墻邊有小門相通。屋頂為硬山頂,正脊、垂脊均為磚砌飾彩繪,雕飾有花鳥、靈芝、祥云、山獸等圖案。檐墻、院落圍墻、大門上方及內墻上均有各種圖案及田園風光、人物故事等內容的壁畫和詩詞楹聯(lián),一詩一景、景文相配。各堂間還有為了備戰(zhàn)和防御而設置的迷宮式的過道、走廊與臺階。
德惠堂與光裕堂的大門上,分別懸掛著“武魁”、“貢元”的樟木牌匾,它是李自超的孫子李景華、李景蓮分別于道光十四年、十九年參加廣西鄉(xiāng)試所獲得的。短短幾年里,一家中連續(xù)考出兩位舉人,而且一文一武,實屬罕見。
“三昆堂”的東邊,是幾座建于民國初年的宅屋,為抬梁兼穿斗式木構架結構,東墻上下二層全是歐式窗臺,使莊園又添了幾分洋氣。
“三昆堂”的西邊是一個建于民國初年的花園,園中建有亭臺樓閣、雕柱畫廊、假山魚池,可惜已毀,只剩些殘垣斷柱,依稀可見當年容貌。
在莊園的東西兩側,分別聳立著兩座擔任守衛(wèi)任務的碉樓。碉樓居高臨下,分上下三層,各設數(shù)個圓形或方形的觀察孔和射擊臺,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當年那個年代動亂的社會特征。
李萼樓莊園,氣勢恢弘,雕刻精美。其石雕、木雕、磚雕等雕塑工藝以及壁畫等都保持完好并獨具特色,對研究清末民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建筑、文化藝術等都具有較高的價值。
煙雨中,遠遠望見李萼樓莊園的雕檐畫脊,它似是一位在沉睡中的老人,古樸、滄桑而又略帶幾分破敗。但青磚黛瓦間,仍透視出當年的輝煌與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