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古城又稱汀州古城,位于福建長汀,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為閩粵贛三省的古道樞紐和邊陲要沖,被稱為“福建西大門”。
汀州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建于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1994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福建四大名城之一。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歷史上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連接贛州、梅州的中心樞紐和商貿(mào)重鎮(zhèn),史稱“阛阓繁阜,不減江浙中州”。
城內(nèi)主要建筑有:長汀縣博物館、汀州古城墻、汀州天后宮、福音醫(yī)院和辛耕別墅等。
長汀縣博物館
1995年,長汀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nèi)設(shè)有“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展覽”、“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被囚處”、“汀州試院舊址”和唐代古柏等參觀游覽內(nèi)容。汀州客家博物館整個展館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室,展覽分為五個部份。
汀州古城墻
始建于唐大歷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墻總長為5000多米,設(shè)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城墻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lián)結(jié)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墻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墻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于唐大歷四年。保留下來的城墻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
汀州天后宮
汀州天后宮始建于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后殿檐兩側(cè)為石雕龍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5580平方米。后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汀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福建四大名城之一,于1994年1月,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