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四川閬中村民修蓄水池發現的靈山遺址歷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靈山遺址位于四川省閬中市文成鎮梁山村,是當地村民在靈山山腰臺地修建蓄水池發現的。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閬中市文物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該遺址展開了調查、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截至目前,靈山遺址發現各類遺跡38個,出土小件108件及大量陶、瓷片。據現場考古發掘領隊孫智彬介紹,靈山遺址的時代可劃分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現代幾個階段。其中以新石器時代遺存最為豐富,包括灰坑、柱洞、灶、燎祭等遺跡,甕、缸、罐、盆、盤、缽、小罐、小缽、器蓋及紡輪等陶器,以及斧、錛、矛等石器,發現的陶器上有繩紋、方格紋、菱形紋等紋飾。
此外,唐宋時期遺存有房址、釉陶、磚瓦殘片和“開元通寶”銅錢等。明清時期遺存有房址、墻、灶等遺跡,磚瓦殘片、建筑構件殘片、青花瓷片和石構件、殘石雕以及殘鐵片等。
孫智彬認為,靈山遺址是嘉陵江干流中游首次發現和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它的發現為研究四川盆地及周邊的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同時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約3000年提早到了距今4500年至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