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下午,廣州設計周“老宅新生,鄉情營造”論壇對話上,出現了一個精彩的花絮,在主持人趙雪松老師提議的嘉賓與聽眾互動對話時,有個漂亮女孩提問,為什么老宅新生鄉情營造會客廳里的古建模型沒有作品與作者介紹呢?
原來這個女孩叫羅玉鳳,正是兩個模型的主要作者之一,而這兩件模型作品是廣州華之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推薦的,由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師生傾力制作的古建筑模型侗族風雨橋與安徽績溪博物館兩組微縮模型,吸引了諸多業內人士及現場觀眾駐足品鑒留影。下面請大家一起欣賞一下這兩件作品吧!
作品名稱:侗族風雨橋
作者:黃政民、容方棉、李晶敏、羅玉鳳
指導老師:曾麗娟 副教授
作品簡介:侗族建筑中,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標志。而風雨橋是侗族人民標志文物,也是傳統交通建筑,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梁建筑,是侗族橋梁建筑藝術的結晶。不僅如此,侗族建筑結構復雜,外形秀麗莊嚴,設計精細多變,由此形成其獨有的建筑風格,這在建筑模型制作上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作品名稱:安徽績溪博物館
作者:劉曼晴、李嘉琦、黃寶瑩、李禎、陳灼愷、莊鴻鈴
指導老師:曾麗娟 副教授
作品簡介:績溪博物館是一座融學術性、知識性、文化性和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地方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績溪博物館的整體建筑布局中設置了多個庭院、天井和街巷。既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室內外空間環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間布局的重釋。它使建筑和庭院本身成為一件最直觀的展品,讓參觀者宛若置身在古老的徽州古鎮之中。
中國古建筑歷史悠久,結構體系獨特,工藝技術精湛,文化內涵厚重,在世界建筑史上,獨樹一幟,璀璨奪目,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不朽篇章。而老宅新生獎,正是為保護這些民間鄉土人情地域風貌的民居古建而發起!
好,我們來繼續還原一下事情的真相吧!本次模型展示原本由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師生制作的如園觀法等古建園林模型作品,但因學生考試沖突不能參加,所以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的老師委托廣州華之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幫助推薦,展示同行學院作品模型放在老宅新生鄉情營造會客廳,對倡議保護古建筑、保護正在消失的鄉村古宅祖屋民居的支持。
多好的事情呀,可無巧不成書,廠家工人師傅在運輸作品至會展時,把作品簡介及作者姓名的小牌遺留在貨車上了,所以有了上面這個美麗女孩的提問。
在此,古建中國受老宅新生獎評審委員的委托,特別感謝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師生、廣州華之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師生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