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玉的王國,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把玉石作為美的象征,把它做成裝飾品美化生活。到奴隸社會時,用玉之風遍及各階層,玉器已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到了封建社會時,對玉器的占有已成為地位和財富的標志。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玉器,如獸面紋玉璜,玉璜有兩種,一種是半圓形的片狀,還有一種是比較窄的弧狀,是禮器的一種,后面分成了禮器和配飾兩種。和氏璧,最著名的玉器,被制作成傳國玉璽,已經失傳。故宮的“大禹治水”玉山子也是稀世珍寶。那么,古代的玉器有哪些用處呢?
1.政治身價
作為政治等級制度的規范,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詳細的記載。如“六瑞”的使用規范規定為:王執鎮圭,公執恒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這些規范是以玉器的形制和尺寸來區分的,鎮圭最大,桓圭次之,信圭再次之……地位低的男爵則用具有蒲紋的璧形玉器。
秦以后,玉璽就成了軍權的象征。關于和氏璧的傳說就是一例。到唐代就明確規定了官員用玉帶的制度。可見,從原始社會末期至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作為政治等級制度的重要標志器物。
2.道德賦予
玉文化從產生之時,人們就對用玉賦予了道德觀,所謂“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對玉進行人格化。儒家道德以其涵蓋仁、義、禮、智、信而著稱。玉道德便以其為本,象征著倫理觀念中高尚品德和情操。
3.禮儀功能
禮儀用玉一直都是中國玉器的主流,從新時代晚期開始,許多玉器如琮、璜、璧等,就一直被人們作為禮儀用器。“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其中的璧、琮、圭、璋、琥、璜合成為“六器”。
4.宗教用器
中國的道教也用玉作為法器。佛教傳入中國以后,玉造佛像在唐宋以后一直頗為流行。今天,在北京四川等地的一些著名寺院都還供奉著清代從緬甸傳來的玉佛像,有些還甚成了鎮寺之寶。
5.配飾和玩賞
這是玉器的最初功能之一,也是玉器最廣泛的用途。在古代,它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裝飾品,還代表了身份、風氣的象征。春秋時期,君子佩玉,年輕女子佩玉之風十分盛行,青年男女還會互相贈送自己的玉佩作為信物。隋唐以后,作為配飾的玉器在品種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作為耳、腕、手和頭飾。作為觀賞玩物的玉器,商周以來就有很多。唐宋以后,作為陳列的觀賞玉器有瓶、爐、壺、動物、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