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它有3項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河北境內包括山海關段)、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清東陵和清西陵兩處明清皇家陵寢,擁有邯鄲、保定、承德、正定、山海關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更有“世界拱橋之祖”的趙州橋。2020到河北旅游,哪些古建筑景點值得一去呢?小編為您推薦以下幾個: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園林,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同時融南北造園藝術的精華于一身。它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杰作,享有“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和“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譽。
承德外八廟
避暑山莊周圍的喇嘛教寺廟群是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廟的形式修建的,以供邊疆少數民族的貴族朝覲皇帝時禮佛之用。共12座,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稱為“外八廟”。
廟宇按照建筑風格分為藏式、漢式和漢藏結合式三種,它們融和了漢、藏等民族建筑藝的精華,氣勢宏偉,極具皇家風范。外八廟中目前對游人開放的有:普寧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樂寺、安遠廟和普佑寺。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總兵官戚繼光、薊遼總督譚綸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上續建、改建。金山嶺長城西起龍峪口,東至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2座。
擋馬墻、障墻、文字磚墻、麒麟影壁墻、千總指揮所在萬里長城中難得一見。因其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筑藝術精美,軍事防御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是明代長城中視覺效果最恢弘、最具沖擊力、最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長城全景畫。
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于隋開皇至大業年間(公元595-605年),由工匠李春建造。全用青石砌成,全長64.4米,高8.65米,寬9米,跨度37.02米。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單孔圓弧敞肩石拱橋,是石拱橋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是富有重要意義的偉大發明創造,給予拱橋的向前發展以巨大的生命力。
拱肩敞開,減輕了橋身自重,既節省了材料,又能減輕橋基負擔,也利于下部結構的簡化。同時,敞肩拱可以輔助宣泄洪水而減輕水流對大橋的平推力。敞肩設計符合結構力學原理,這是安濟橋主拱圈千年不墜的一個重要原因。趙州橋建成后歷經一千多年,并一直在使用,對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是水陸交通樞紐,商賈云集,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媧皇宮
媧皇宮,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媧氏的古代建筑群,始建于北齊,迄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分山上、山下兩部分,由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山下)和媧皇宮(山上)四組建筑組成,占地面積為15033平方米,建筑面積1632平方米。
媧皇閣是媧皇宮建筑群中的主體建筑,坐東面西,背靠懸崖,面臨深澗,通高23米。基層為石券,券前建木構建筑拜殿,前設廊,外砌石欄桿。閣身分為三層,三層俱系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南、北、西三面設廊,廊內向西一面為格扇,人們可憑欄眺望周圍的景色。此外,在媧皇宮古建筑背后的山崖上還保存有總面積為164平方米、字數為13.74萬的六部北齊摩崖刻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被譽為“天下第一壁經群”。
定州開元寺塔
開元寺塔因建在開元寺中而得名,開元寺早已毀,寺中建筑唯存此塔。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落成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興建此塔的原因,一是為了供奉開元寺大僧人令能奉旨從天竺取回的佛經;二是軍事所需,在北宋時期,定州地處宋遼交界邊陲,登塔可望遼國軍情,所以此塔又名料敵塔。
塔高83.7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磚塔,也是全世界同時期同結構建筑物中最高的建筑物,被譽為“中華第一塔”。定州塔是一座集建筑藝術、佛教文化、書法繪畫于一體的寶塔,在我國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塔內一層現存有北宋時期的大型佛教人物壁畫,塔內各層的墻壁上鑲嵌著北宋至清代的37塊碑刻和數處名人題記,塔內斗拱上繪有被稱為“北宋建筑彩畫重要遺存”的斗拱彩畫。
定州貢院
定州貢院,是我國北方地區現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科考場所,是舉行科試和清代考取秀才和貢生的場所。定州貢院自始建至今已有270余年的歷史,其整體建筑氣勢雄偉,雍容壯觀。
貢院建筑群為中軸式布局,規模宏大,原有文武兩科考場,文場座北朝南依次為影壁、大門、二門、魁閣號舍、大堂、二堂、后樓,武場位于東部,有演武廳、文昌宮、后宮等建筑。現僅存文場部分的影壁、二門、魁閣號舍、大堂、后樓五座建筑,占地面積22150.7平方米,建筑面積1547.6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不僅給人一種森嚴之感,同時兼具藝術美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玉田凈覺寺
凈覺寺始建于唐代,歷經宋、金、遼、元、明、清修建,展現在今人面前的仍保留了它的寬敞、豁達、莊嚴和肅穆的風貌,享有“京東第一寺”的美譽,規模可觀,工藝高超,風格奇特。
凈覺寺是座佛寺,但又不同于其他佛寺,精美的建筑結構,濃艷的彩繪雕刻,使人過目不忘,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主體建筑有三殿:門殿、正殿(香阜宮)、后殿(大雄寶殿);三樓:碑樓、鐘樓、鼓樓。此外還有東西配殿、龍鳳門樓、東西配房、智然墓碑亭等。
最奪人眼目的是門殿---“無梁殿”,可以說是古剎的第一奇觀。門殿建筑面積120平方米,高12米,皆為磚石拱券灌以澄漿而成,它不僅無梁,而且無檁無柱。其內壁外壁都是磨磚對縫,它的椽、飛、昂、拱均用青磚精工雕琢,昂嘴間還刻有九十六尊神態各異的佛像,全殿除去門窗,沒有任何木制品,從建筑學上堪稱一絕。
正定古城
古稱常山、中山、恒山、真定等,是馬可·波羅筆下的“一座貴城”,史上的“燕晉咽喉,京城屏翰”,“河朔之根本”,其潛藏的氣質是迷人的,它曾與北京和保定并稱為“北方三雄鎮”。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九朝不斷代”的正定擁有1600年的文脈傳承,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跡穿越歷史長河,留存至今,現存古建筑38處,里面就包括國保9處,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稱,令古建筑和文物愛好者甚為驚嘆。建筑大師梁思成曾三赴正定進行古建調查,將其譽為“古建藝術寶庫”。
河北古建筑中,不乏經典傳世之作。在這些氣勢恢弘,細節精美,雕梁畫棟的細節中,無不透露出古人在建筑史上的智慧與才干。河北古建筑旅游推薦,還知道哪些?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