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名籛(jian)字鏗(keng),生于徐州,黃帝八世孫,顓頊帝六世孫,仕于堯帝,傳承黃帝血緣。
彭祖在歷史上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智慧的象征,由后人根據他的論述而編撰的《彭祖經》可見,他是多種先驅文化的奠基人;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一位全能型人材。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巨大,孔子、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對他推崇備至,他們的著作上都有關于彭祖的言論。彭祖亦是先秦道家先驅之一,其文化精髓也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養生長壽、烹飪、醫學、武術、軍事、水利、性學等等方面,在今天來說依然有很大的借鑒推崇意義!
1、養生長壽烹飪
彭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卓越的養生學家和令人仰慕的中華大壽星,彭祖不但長壽,享七百六十七歲,而且還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樹立了養生長壽的楷模。正如毛澤東所肯定的,彭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長壽之人”。
根據《國語》和《史記》記載,彭祖確以長壽著稱。王羲之《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其中“彭”指的就是彭祖。另外民間頗為流行的喜聯“蘇才郭福,姬子彭年”,意指蘇東坡的才學、郭子儀的福氣、姬昌般多子、彭祖般高壽!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中還特別為彭祖立傳,書中說其在殷末時已活過七百歲不老,以至于殷王還特請他介紹長壽之道。其實當時傳說他有八百歲是有原因的,因為那時的計歲方法不同,那時采用的是“小花甲”計歲方法,也就是60天(一個甲子周期)為一歲,按我們現在的計歲方法折算,那時的八百多歲相當于現在的一百三四十歲,確實也夠長壽的了!
莊子的《莊子.刻意》曾把他作為導引養形之人的代表人物。屈原的《楚辭.天問》中記載“彭鏗斟雉(zhi)帝何饗(xiang),受壽永多夫何求長?”,與歷史上的典故“雉羮(geng)獻堯”“堯封大彭”同出一轍,說的就是堯帝因為國事勞累身體極差,彭祖便到山上捉一野雞,放入食材,堯帝食之后身體痊愈精力大增,便將彭城封與他,名為大彭,從此以后,彭祖的子孫后代皆“以國為姓”,逐開始了彭姓。由于彭祖精通養生之道,故族中長壽之人輩出,并以此聞名于世。
彭祖作為史載的第一位養生專家對于食材也十分講究。他根據自己的養生之道,在為堯帝調養身體所制的野雞湯中,放入了一些小小的員木果籽,那是什么神秘東西呢?其實那就是我們平常見過的茶籽。《彭祖養道》上曾記載:“帝食,天養員木果籽”,這是我國有史記載以來最早的使用茶籽的史料。
茶油為員木果籽(茶籽)所榨,富含多種營養,被稱為“東方橄欖油”,乃我國特有物種。早在四千多年前,彭祖就發現并利用茶籽養生的功效,并融入自己的“雉羹之道”,為后世的“烹調之道”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不說彭祖不僅是一位養生家、大廚,更是一位發現者,為我們后世的健康飲食養生文化指明了方向!
彭祖不禁是養生文化的奠基人,也是烹飪鼻祖。他將養生和飲食很好的結合起來。我們大家都知道“鮮”字的由來嗎?“鮮”字的左邊是魚,右邊是羊,“魚”和羊放到一起怎么就成“鮮”字了呢?這里面有一個典故:傳說彭祖有54子,一幼子喜捕魚。彭祖恐其落水,屢次阻止。其妻喜食魚,為避彭祖,將魚藏于羊肉中燒煮,不料鮮香無比。彭祖嘗后認可,取名羊方藏魚,“鮮”字由此而來。
彭祖的健康養生之道不禁體現在食療中,還體現在思想修養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一生不受“慎喜毀譽”所累,并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還有就是生活習慣。他堅持黎明即起,披發散步,漱口固齒,外出辟谷,常用藥物有松脂、柏子、麝角、云母等,提倡多食雞魚及羊肉。還有就是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飲食清淡,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并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2、武術氣功
早在4000多年前彭城就發明了彭祖氣功健身法——導引術,首開中國武術氣功之先河。徐州師范大學教授張士魁先生經多年考證后,在《氣功與科學》雜志(1986年第一期)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氣功源遠覓始祖》。同年,中國氣功界最高權威機構—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在其會刊的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彭祖是氣功鼻祖,彭城是氣功發源地》的新聞,此文章當時在國內被多家媒體轉載,自此,這一定論在國內無可爭議。
讓我們看看彭祖平時是怎樣練氣功的吧: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后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這套健身法,被后人寫成《彭祖引導法》并流傳于世,所以說彭祖是中國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3、水利方面
話說堯帝把彭城封與彭祖后,彭祖就在此創建大彭氏國,國運延續八百年左右。這里山清水秀,宜漁宜獵。大彭氏國人原飲河水,但時有洪水泛濫,因飲水而染病者眾。彭祖便親自率眾掘井,教民改飲井水,強身防病。今尚有遺址。井為黃帝發明,彭祖學先輩掘井之術為國人造福。
我們還記得讀書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嗎?大禹開始治水時,以堵為主,不見效果,好著急,以至于“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遂請教彭祖。彭祖曰:天地、風雨、河山,皆為陰陽之氣所致,宜用導引之法,使其疏通。大禹聽其言,變堵為疏,才治好水患。
傳說彭祖晚年不得志,便帶領兩個兒子跋山涉水來到現在的福建武夷山。當時的武夷山可不像現在這么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在當時的年代,這里洪水泛濫、野獸出沒、荒無人煙,彭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來到此后,首先疏浚河道、拓寬河床,讓洪水順流而下。隨之開荒造田,發展農業文明,使得吳屯一帶阡陌縱橫、沃野連片,自此人們安居樂業,彭氏宗族也世代繁衍、人才輩出!由于彭祖父子三人誅草拓荒,開山有功,為當地農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后人為了表示崇敬,用他兩個兒子的名字彭武、彭夷各取一個字,稱為武夷山。
4、軍事才能
彭祖遷都后,忽報外敵欲犯,彭祖率軍民布防。此處崗嶺四合,隱然若現,獨缺其西。彭祖令人嚴把東、南、北三面山頭,西面敞開無兵,成口袋陣,后全殲來犯之敵。由此可見,彭祖在軍事才能上也有其獨到之處!這種“引敵入陣”“甕中捉鱉”的用兵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思考。
5、道家先驅
彭祖不禁是養生、烹飪、武術氣功等多種文化的奠基人,同時也是道家先驅之一。他的《彭祖百忌》流傳至今。彭祖百忌指的是在天干地支記日中的某日或當日里的某時不要做某事否則會發生某事,為后來圤相學和古歷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就是現在我們房屋上梁、婚喪嫁娶看日子時辰等都離不開天干地支各方面的推算,所以說《彭祖百忌》于現在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彭祖文化的精髓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所施行的守靜、服食、導引、吐納、房中術等等,對健身長壽確實起到了很重要的導向作用。他的理論和實踐,對祖國古代醫學、體育、生命科學、養生學等諸多領域,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競爭壓力大、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我們除了學習他的健康養生之道外,更應該學習他淡泊明志、豁達開朗的處世之道,這就是我們要推崇彭祖文化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