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貞堡,又名“池貫城”,位于距福建省永安市城區110公里的槐南鎮洋頭村內,由當地鄉紳池占瑞于建于清朝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歷時十四年完工。該堡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見的大型民居建筑。
安貞堡坐西朝東,前部呈方形,后部為半圓開,依山而建,逐次增高,遠遠望去,層次分明,氣勢不凡。堡前有一塊可容數千人的露天練兵場。堡正面兩側有凸出5米的角樓,用以擴大防衛角度,對進攻正門的來敵給予夾擊。正門為一道用巨石砌成丈余高拱形大門,上有"安貞堡"三個大字,兩旁書一對聯:"安于未雨綢繆固,貞觀沐風謐靜多。"正門前后有兩重,前重是兩扇六七寸厚的木板門,后重是一道大鐵門。正門頂上設有兩處灌水孔,用以防范火攻。堡內建筑分為二進,左右對稱,穿斗與抬梁式結構相結合,隨地勢逐次升高,遠眺其屋頂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城堡的木建筑分為上下兩層,每層有內走廊。全堡共有房間350間,廳、堂、臥室、書房、糧庫、廚房、廁所齊全,還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內墻四壁布有射擊孔180個、眺望窗90個。堡內裝飾華麗,飛禽走獸、牡丹吐艷、孔雀開屏、臘梅迎春等壁畫和屋檐上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等故事的浮雕人物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安貞堡建筑之中,最有特色的當屬其屋脊與檐口的線條處理:古堡的建筑屋頂主要是俗稱“兩面坡”的懸山式。各處屋脊均作兩邊向上彎曲翹起,并繪有花紋裝飾。遠遠望去,懸山屋頂前低后高,層層疊起,輪廓分明,櫛次鱗比,而眾多的廊檐,也隨著建筑地勢的高低,起伏變化,極富有韻律感。
做為一座居家而用的民間大宅,堡內廳、堂、臥室、書房、糧倉、廚房、水井、下水道、廁所等設施一應俱全。
做為一座用來守家護院的圍堡,其防衛能力更是堪比一座森嚴壁壘的軍事基地。
厚實的大門與堡墻以及整座建筑大門兩側和后部的三處角樓自然是易守難功的保障,而古堡內的交通多以縱橫交錯通廊將內外兩層走廊溝通,每進內廳堂兩側均有樓梯與二樓走廊相通,二樓走廊外側還有環堡小道,這樣的設置,對堡內的人來說是便捷的通路,而對于堡外的人來說,卻是如同迷宮,防御作用也不可小視。
二層的環堡通道的外墻上共設了96個了望洞和198個射擊孔,這些孔洞的形狀都是外小內大,防護性,隱蔽性都極佳。
最有特色的設施是在堡門上方和堡墻上設置的一些圓孔,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小小的圓孔,它們卻是昔日堡內的人們既可滅敵又可保身的利器:如果外敵強攻門下,或搭梯上墻,堡內的人就可以從孔內向外射擊或是將燒沸的熱水或滾油從洞內傾倒而下即可退敵,如果外敵用火攻之術,堡內的人就可以從孔中泄水漏沙以滅火,如此設施真是令人叫絕。
看慣了江南的園林庭院,欣賞過了北方的深宅大院,如今又見了這大山深處的客家杰作——圍龍屋,令人耳目一新之余,不得不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