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頭等大事”,而年終獎的“質量”和春節假期的長短嚴重地影響了中國人民過節的心情。
中國人已經歡天喜地過了幾千年的春節,年終獎也從漢朝起發了兩千多年。
這兩千年里,春節假期在一天和一個月之間反復橫跳。年終獎也真的五花八門,有的很大方,有的很小氣,有賣“廢品”的,有發高利貸的,甚至還有拆盲盒的。
那古往今來,曾經有沒有過一個年終獎又豐厚、春節假期又多的時期?想知道?這兒有一臺剛買的時空穿梭機器,正好缺人測試,就你了!
一、回到秦朝過……不好意思,沒春節
首先,歡迎你來到秦朝,但很可惜體驗不到秦朝的春節了,因為秦朝壓根沒有春節。
我們現代人的春節是“正月里來是新年呀,大年初一頭一天”,但按照秦朝的歷法來算,十月初一才是一年之首,不在冬天跨年,當然也就沒有“春節”一說了。
而且,秦朝的年終獎也不是官方派發,完全是“自給自足型”。
秦朝時期公文都使用竹簡,竹簡不比紙張輕便,只能找個口袋裝著。久而久之,各部門都攢了好多皮的、絲的、麻布的等等各種口袋,年底把這些口袋拿到市場上一賣,就成了部門員工的年終獎。
“那還是不了吧,太艱苦了,不干了,換個朝代!”
好的,坐穩咯,大漢朝來啦!
二、漢朝:年終獎>年薪
歡迎來到漢朝,現在開始你春節就有長假了,雖然具體天數已不可考,你去體驗的時候可以補充一下史料方面的空缺。
不過,現在你能領到真正由皇帝官方發的“年終獎”了。
在漢朝,年終獎叫“臘賜”,顧名思義,就是在臘月賞賜的錢物。根據《漢官儀》中記載:“大將軍、三公各錢20萬、牛肉200斤、粳米200斛……(以下省略不同官級的賞賜)”
粗略換算一下,大將軍的“年終獎”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人民幣10萬元。
當時大將軍的月薪也才17500枚五銖錢(約人民幣7000元),年薪大概相當于人民幣8萬5,年終獎超過了全年工資。
這也難怪后世清朝的官員會感嘆:“漢世優恤臣下,可謂厚矣。”
“我決定我就留在這兒了!”
你確定你不想去大唐盛世看看了么?
“那我考慮一下……”
三、唐朝:春節“單雙號上班”歷史第一人
Hello,恭喜你,你現在一年有53個假期!但是!
53個假放夠了,春節就不會讓你舒舒服服的了。唐朝的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和高級別的地方官必須早早地上朝去給皇上拜年。
不在長安你也別想閑著,各地的長官還得在衙門值班。
唐朝詩人韋應物也因此寫了一首《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表達了自己當上“市長”后,春節獨守空衙門的無聊和冷清。
而到了安史之亂后的唐朝,唐德宗李括因為收拾戰亂之后的爛攤子天天都很忙,于是他歷史性地開創了春節“單雙號”上班的規定。
那時候的朝廷是這樣的:臘月二十八休息,臘月二十九上班,大年三十放假,大年初一接著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又上班……
大唐屬實是個開創性的朝代,不僅假期獨具創意,年終獎也是如此。
唐朝的年終獎是進階版“自給自足型”:放高利貸。
唐朝時期曾允許各地衙門向民間放高利貸,本金由朝廷提供,大部分利息衙門自己留著,在歲末時給官員分紅。
“放我回漢朝吧,我就想老老實實領個錢!不想搞高利貸啊!”
不好意思,我們不提供“調頭”業務的,不過下一個宋朝真的非常符合你的要求!
四、宋朝:高薪!長假!我全都有
這次真的要恭喜你了,歡迎來到士大夫的“黃金時代”——宋朝。
其實宋朝的年終獎略顯“摳門”,即使是宰相級別,也不過五只羊、五石面、兩石米、幾壇酒而已。但北宋卻是公務員的“高薪時代”。
宋朝照顧官員堪稱“無微不至”。吃飯給補,喝茶也給補,冬天用炭取暖給補,連招待人都給補,反正給你錢的名目多種多樣。
以包拯為例,他的工資零零總總加在一起,差不多一萬貫,折算成人民幣居然有幾百萬元之多……
在百萬年薪面前,年終獎給多少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工資高之余,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節日最多的朝代,不僅平時假期多,春節假期更是連休到爽。
在宋朝,春節放假7天,元宵放假7天。你先別急著羨慕,接下來還有:
宋太祖的爸臘月初七去世的,他給加了3天假;
宋仁宗的媽臘月初十過生日,他也規定放假3天;
宋真宗時期定正月初三為“天慶節”,官員放假5天;
還沒完,他們冬至還有7天假……
放假放到有官員居然對假期太多表示反對,跟宋仁宗反映說“每節假七日,廢事頗多。請令后,只給假五日,自此始也”。
沒錯,這個官員就是包拯。
“別拉我了,這次我死活也不走了,我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了!”
嘿嘿,這個就由不得你了。
五、明朝:春節還有長假?沒聽說過
你上班遇到過工作狂領導么?沒有的話,恭喜你現在有了。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知名工作狂,而且他自己忙也就算了,還不讓下屬們閑著。
《明史·志第二十九禮七(嘉禮一)》記載:“明太祖洪武元年九月,定正旦朝會儀,與登極略相仿。”
大年初一早上6點就得來開“年會”,而且這年會的規模搞得跟登基大典差不多……
別說春節了,明朝初期甚至全年只休三天,即春節、冬至和皇帝自己的生日。
假期都這個待遇了,年終獎你也別想了……
“現在!立刻!馬上!帶我走!”
六、清朝:拆盲盒我們領先400年
清朝作為與現代“時空接軌”最近的朝代,思維當然也更現代一些。
清朝皇帝會把年終獎放在荷包里賞賜給大臣們,荷包里具體有什么“禮物”就要大臣自己拆了,提前幾百年體驗了開盲盒的樂趣。
底下的官員們也上行下效,開始了春節送禮大串門,互相送起了“荷包和信封”,但這荷包和信封里卻大有文章。
如果你收到的信封上面寫著“大衍”,那就是50兩,出自《周易》:“大衍之數五十”;
如果你的信封上寫著“秦關一座”,那就是120兩,因為“函谷關高一百二十丈”;
如果是“毛詩一部”,那就是300兩,因為《詩經》有305首詩……
好了,機器測試成功了。這一趟走下來,你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