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座1000床位的醫院需要多久?多少錢?
在美國肯塔基州,Louisville市的一座醫院,需要先用10年時間討論通過,然后投資9.25億美元建立一座104個床位的醫院。
在美國新奧爾良,從2017到2020,新奧爾良兒童醫院花了3億美元進行擴建,翻新了主樓,建造了新的門診打聽,以及一個兒科心臟重癥監護室。
在法國,2011年,共有3000多所共有床位45.1萬張;到了2019年,由于運營不利,法國的床位數減少了8萬張,現有37萬張床位。
在中國湖北,武漢,從一塊平地上建造火神山醫院,1000個床位,具備新風系統、負壓系統、急救室、污水處理、食堂、水電氣網,并容納2000醫護人員的住宿,需要10天。
1月24日,除夕夜,上百臺挖機開始土地平整;25日,大年初一,完成大部分地面平整及碎石鋪設、細沙回填;26日,防滲層施工全面展開,開始底板鋼筋綁扎;27日,大面開始基礎鋼筋及混凝土施工,首批箱式集裝箱板房吊裝搭建;28日,1棟雙層病房區鋼結構初具規模;29日,板房安裝完成20%,水電暖用、機電設備同步作業;30日,集裝箱板房進場、改裝、吊裝快速推進;31日,基礎混凝土澆筑全面完成;2月1日,全面展開醫療配套設備安裝……
10天10夜,火神山醫院飛快地“拔節生長”,塊頭更大的雷神山醫院也將很快交付,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能夠提供超過1500張病床。
2月2日,火神山醫院完成施工交付,2月3日開始收治病人。不設門診,主要救治確診患者,開設了重癥監護病區、重癥病區和普通病區,配備有感染控制、檢驗、特診、放射診斷等輔助科室。
英國《衛報》在報道武漢計劃10天內建成可容納逾1000病床的火神山醫院時指出,盡管時間表聽起來過于遠大,但實際上在短時間內建成醫院應對重大健康危機,“中國已有建設模式可循”。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7000名工人在北京北部郊區“僅用一周時間”就建成了占地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小湯山醫院。
“緊急時刻只有裝配式建筑才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建造?!敝袊ㄖ藴试O計研究院裝配式建筑研究院副院長杜志杰在采訪中說道,此次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造時間非常短,因此采用了模塊化建筑的形式,整個建筑由若干個6m*3m的模塊組合而成。
裝配式建筑:“可能是快速部署醫療保健的未來”
能夠完成這樣的建設奇跡,采用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技術十分關鍵。火神山醫院建造就地取材,利用施工單位現有庫存,用集裝箱進行模塊化拼裝成醫療單元,對于有特殊高度要求的ICU、醫技部采用輕鋼結構+鋼制復合板。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各國各地區基于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條件及特點,選擇了不同的裝配式建筑發展道路與方式。日本于1968年提出裝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業化生產方式、高生產效率、住宅內部結構可變、適應居民多種不同需求的中高層住宅生產體系。美國裝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紀70年代。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工業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臺一系列嚴格的行業規范標準,一直沿用至今。而在中國,裝配式建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滯,如今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興起。此次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讓更多人看到了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潛力。
事實上,裝配式建筑或者所謂“模塊化結構”也開始應用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緊急醫療預案中。例如,美國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University)的“建筑+健康”(Architecture+Health)項目正在測試將集裝箱串聯以來以組裝快速反應的醫療設施是否可行。在美國建筑公司HOK負責醫療保健業務的建筑師斯科特·羅林斯(ScottRawlings)在采訪中指出,這一技術的進步“可能是快速部署醫療保健的未來”。
那么,這樣快速建成的醫院好不好用?
使用預制件組裝的裝配式建筑是安全的。因為預制件是在工廠的受控環境下進行裝配,設計師和施工者可以其在進入工地之前排除所有的問題,在進入工地以前就保證所有的模塊可以拼裝在一起。相比之下,傳統的建筑更有賴于天氣以及整個工程中不同層面的承包商的行動。
從空中俯瞰火神山醫院,兩棟住院樓整體呈中間醫護兩邊病房的“魚骨狀”布局。以一號病房樓為例,“主魚骨”是中間的長走道,功能為醫護人員通道和辦公區域。走道連接“次魚骨”的9個病房區,站在走道里可步行至任何一間病房。這種構型讓醫院能夠嚴格劃分污染區和潔凈區,實現“雙分離”設計:醫護人員從中軸的走道進入院區進行檢查治療和看護,患者從病房外周進入院區,實現“醫患隔離通道分離”;武漢職工療養院將作為醫護人員住宿區,實現“醫療區和生活區分離”,既能保障醫護人員安全,又能有效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肺五行屬金,離卦五行為火,火克金,火神山寓意克制肺炎;震為雷,雷神山寓意破除瘟疫;愿春雷驚蟄,到春暖花開時,云開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