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來看看中國古建筑的數學魅力吧,雖然我不知道古典構圖的起源應該怎么形容,天圓地方的古代宇宙觀大家應該都很了解。所以,我們看看這些大殿的構圖,無不是運用幾何的智慧,將柱子、挑檐、屋頂等建筑結構,納入到一個合理的幾何圖形內。

值得一提的是,圓形并非中國所獨創的建筑構圖控制手法,手法也不決定建筑的風格和創意,萬神廟也采用了圓形構圖法,隨著建筑材料和結構,圓形的構圖完全反映了不同的建筑美感。
√2比1與圓方的關系
由如上兩個典型的例子,還可以推演出一個十分有趣且能引人注目的現象:我們發現在唐宋時期建筑的平、側、立面比例中,一些特殊的比例關系,如1:1或1:√2的比例出現的頻次相當高。在沒有做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之前,我們尚不能夠將之推演到中國古代建筑的一般情況中去,但就已知的數據而言,這種比例現象在唐宋時期是較為多見的。關于這一情況,筆者已經注意到,在拙論《√2與唐宋建筑柱檐關系》一文中,筆者推測性地提出,在唐宋遼金時代的單檐建筑中,檐高與柱高之比為√2:1的現象是當時工匠們著意設計的常見比例。由前面的分析可以進一步推知,在唐宋建筑中,加上兩種比例關系,不僅存在于柱高與檐高的關系中,而且是可能滲透在建筑物的平、側、立面,甚至總平面的各個方面之中的一種比例設計方法。

下圖是寧波保國寺大殿,建筑挑檐深度與柱高比例為1.44:1,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如果不用測量,是永遠不會知道這種比例上帶來的寧靜是從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