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柱也稱欄桿柱,顧名思義就是眺望之柱,是我國古建筑中的欄桿柱,欄板之間的立柱。望柱是古代人們對其的一個雅稱,同時也賦予了欄桿柱各種造型和代表意義。
望柱有木造和石造,分柱身和柱頭兩部分。柱身比較簡單,大多都只做成方形石柱形式,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為八角形,清代望柱柱身截面多為四方形。柱身常雕有騰龍、翔鳳、浪花、祥云等紋飾。
望柱的形式主要表現在柱頭上,可以雕刻多種不同的柱頭樣式。柱頭上常雕以龍、鳳、獅、猴等動物,立于柱頂呈遠望狀,故稱“望柱”。
在柱頭雕刻上,圖案的選擇比技藝更為重要,好的雕刻技術固然能夠為整體效果加分,但是好的主題才能夠凸顯出建筑體的主題,尤其是在寺廟、祠堂、庵堂等類型的建筑體中更是如此。
在雕刻技藝上偏向于浮雕和鏤空雕兩種,利用三維和半立體的視覺效果襯托出石雕柱頭的主題精神,同時與周遭環境相互烘托實現古典雅致的效果。
比較常見的柱頭形式有蓮瓣頭、石榴頭、云紋、龍鳳紋、二十四節氣頭等,尤其是地方風格的柱頭內容更是豐富,可以是各種水果形、動物形、人物以及書畫等多種題材。
蓮瓣頭、石榴頭、云紋和龍鳳紋等這些形式的望柱頭都比較好理解,就是根據實物的形象,分別雕刻出各類柱頭的形式。有的望柱柱頭不作雕飾,采用素方頭的形式,只區分出柱頭和柱身兩部分即可,有的只作簡單雕飾,采用在素方望柱頭上雕刻如意紋樣等。
一座龐大的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和后宮乾清宮、東路寧壽宮的石臺基四周都圍有石欄桿,其它如太和門、乾清門、寧壽門、御花園水榭、亭子的石臺也有石欄桿。
縱觀這些石欄桿的裝飾,在統一中又有變化。統一的是:這些欄桿都是望柱之間安欄桿,形式基本相同,裝飾都集中在望柱頭與欄板部位;不同的是:這些裝飾,隨著建筑性質不同而不雷同。
凡帝王所用的主要宮殿欄桿的望柱頭皆用龍紋,神龍盤卷于流云之中;凡帝王與帝后寢宮欄桿則用鳳紋,與龍紋柱頭間隔使用。
望柱是中國建筑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構件,其應用范圍極廣,遍及房體、橋梁、道路等各類型的建筑中。自古多少才子佳人,倚欄桿,抒胸臆,訴離愁。欄桿界定了等級,區分了內外,讓人止步于此,望柱頭是欄桿的點睛之物。
石雕望柱本身帶有突出的時代特點,該特點也使之與石雕將時代精神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存在意義相切合。因此在石雕望柱的使用上,要根據其地域特點去選擇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