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276年間共有16個皇帝。
明代建筑樣式,上承宋代營造法式的傳統,下啟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無顯著變化,但建筑設計規劃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明初的建筑風格,與宋代、元代相近,古樸雄渾,明代中期的建筑風格嚴謹,而晚明的建筑風格趨向繁瑣。
明代建筑在第宅等級制度方面有較嚴格的規定。一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下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庶民廬舍不逾三間五架,禁用斗拱、彩色。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制:六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正門一間三架;庶民正廳不得超過三間五架。洪武三十年重申:房屋可以多至一、二十所,但間、架不容增加。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稍作變通,架數可以加多,但間數仍不能改變。
明朝住宅的等級制度主要是限制間數和架數,至于建筑層數,則可因地制宜。中國住宅遺構今所知的最早實物是明代的。由于地理環境、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技術傳統的差異,使各地住宅呈現出不同的形態。明代住宅典雅穩重,做工講究,裝修精美,雕刻和彩畫細膩而雅凈。
說到明代的建筑,就不禁讓小編想起明代有一個木匠皇帝,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啟皇帝16歲即位,雖在位只有7年,卻是大明巨變的時期,大明王朝內憂外患,西南邊陲爆發叛亂,朝堂之上東林黨爭迭起,又有重用閹黨魏忠賢,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的步伐。
歷史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沒文化不懂政治的昏君,有人說他是懂得用宦官牽制文臣,玩弄平衡之術的天才皇帝。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是一個被皇位耽誤的好木匠......
他喜歡建筑,即位以后,專研木工,對制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據史料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非常笨重,需要十幾二十個人才能抬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
朱由校便自己琢磨,仔細端詳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這可能應該是歷史上最早的折疊床了。
他還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個小的乾清宮,小巧玲瓏,巧奪天工,技藝水準堪稱一流。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臺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他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
他還制作了銅缸水戲,在古代堪稱一絕,此裝置應該是我國最早的噴泉。朱由校在這個長水的容器當中設置了一些機關,能夠通過機關控制,同時也能使容器當中的水隨意噴灑。當這些水珠打在容器外小木球上,小木橋會隨著水不停轉動,宮里面的大臣們看到眼前景象無不拍手稱快。
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擅長制作小木人,它可以雕刻成男女老少的模樣,每一個小木人的神態各不相同,各自有自己的姿態,活靈活現的。還讓太監拿到民間去賣,老百姓看到如此精湛的作品喜歡極了,甚至賣到了上萬兩白銀。這讓從小受到冷落的天啟皇帝,產生了成就感,在木匠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而萬歷年間,奉天殿、保和殿、中和殿、乾清宮、坤寧宮、慈寧宮等宮殿的相繼重修,以及其他小宮殿的修繕,都給朱由校的“木匠生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朱由校還親自指揮重建工程,對于建筑木工這一行業非常熱愛。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
對于明代建筑以及這位木匠皇帝,你有什么看法呢?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