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唐·韋應物《觀田家》
驚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原叫“啟蟄”,因避漢景帝劉啟諱而改名。但比起原名,“驚”字更帶著萬物生長的朝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古人認為,前年冬季因冬眠而蟄伏于泥土之中的昆蟲,在此時被雷聲驚醒,紛紛爬出地面。
驚蟄也被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驚蟄之日桃始華,陽和發生,自此漸勝。”“桃花開蜀錦”,隨著桃花的相繼開放,“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如霞似錦中,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驚蟄后五日倉庚鳴。”黃鸝也,于此時節鳴以求伴。“陽氣初驚蟄”,《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
驚蟄后再五日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鷹老化春鳩”。春時,鷹化為鴆,至秋則鴆復化為鷹。鷹為鷙鳥,為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谷。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故名曰鳲鳩。
驚蟄前后,氣溫回升,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不過冬春更替,冷暖空氣交鋒,氣溫波動甚大,還時常出現"倒春寒"現象。因此,"春捂"和"春困"是此節氣里尤為要注意的養生要點。
民間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的說法,"春捂"就是告訴大家不要因為天氣變暖而過多地減衣服,應隨著溫度的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同時我們也要在家適度鍛煉身體,開始生機勃勃的新一年。
驚蟄前后,氣溫回升,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不過冬春更替,冷暖空氣交鋒,氣溫波動甚大,還時常出現"倒春寒"現象。因此,"春捂"和"春困"是此節氣里尤為要注意的養生要點。
民間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的說法,"春捂"就是告訴大家不要因為天氣變暖而過多地減衣服,應隨著溫度的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同時我們也要在家適度鍛煉身體,開始生機勃勃的新一年。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秩序,為了盡可能減少交叉感染,我們都選擇居家活動。農諺云:“春殺一蟲,勝過夏殺一千。”古人會在此時此日要在門窗、炕沿處插香薰蟲;以避百蟲,保護全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