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莊園,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安仁鎮,又稱之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之一。劉氏莊園的主人公劉文彩是一個集“軍閥、官僚、惡霸”等名聲于一身的大地主。據說,劉文彩當年最走運的時期,他在四川共有莊園、公館共28所,主要分布在川西、川南和成都一帶。
劉文彩,其先祖為安徽人,明末為官,后輾轉入川移居大邑縣安仁鎮。劉文彩、劉文輝的父親劉公贊是一個僅擁有30余畝地兼營燒酒作坊的小財主,由于無力供養六個兒子全部上學,劉文彩早年基本沒有讀過什么書,后讀的免費軍校。
在1922-1931年的十年間,劉文彩先后擔任過敘府船捐局局長、敘府百貨統捐局局長、敘南護商事務處長、川南水陸護商總處長、川南水陸禁煙查緝總處長、川江航運管理局局長、川南稅捐總局總辦和敘南清鄉司令等職務。以“敘府”為中心的川南是劉文輝的“獨立王國”,所以,什么職務賺錢劉文彩就可以擔任什么職務。
此外,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壟斷商業,壟斷鹽業,興辦銀號,暴斂錢財。劉文彩回大邑安仁后,一面修建老公館,一面強征怙霸置辦田產,很快其田產就增加到15000畝左右,成為名噪一時、雄霸一方的大地主。
劉氏莊園是劉文彩憑借家族勢力急劇暴發后于1928-1942年期間在祖宅的基礎之上擴建而成。雖經歷了戰亂動蕩時期,卻仍然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劉氏家園。于1958年正式籌建大邑地主莊同陳列館,同年10月正式成立大邑地主莊園陳列館,1997年初,“大邑地主莊園陳列館”正式更名為“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走上了博物館發展的正軌。
劉氏莊園占地面積達7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1000平方米,為南北相望相距300米的兩大建筑群。南部是劉文彩的老公館,北部是劉文彩為自己和弟弟劉文輝建的新公館。
莊園整體建筑為典型的川西壩子建筑風格,同時整體建筑還融入了西方建筑風格。莊園內重墻夾巷,厚門鐵鎖,秘室復道,布局零亂,整座莊園宛若黑沉沉的迷宮建筑。
老莊園四周由6米多高的風火磚墻圍繞,7道大門,內有27道天井,180余間房屋,3個花園。如以三口之家居70平方米的房屋計算,劉文彩的這兩座公館(其中的新公館為劉文彩的弟弟劉文輝所有)可供300個家庭居住。
莊園內部分為大廳、客廳、接待室、帳房、雇工院、收租院、糧倉、秘密金庫、水牢和佛堂,望月臺、逍遙宮、花園、果園等部分,是認識和研究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近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實物,也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基本陳列由序館、雇工院、劉文彩生活現場、大型泥塑《收租院》、莊園文物珍品館等部分組成。
收租院是1965年創作的一組由114尊人塑像構成大型的泥塑雕像群,泥雕塑創作以時間順序創作了一個收租的過程,共有7組,分別為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賬、逼租及反抗,泥塑造型栩栩如生。
老公館中的雇工院原來是當地農民的老屋,后來轉賣給了劉文彩,成為莊園內雇工們的居住場所并兼養牲畜。該院共有9尊反映雇工悲慘命運的塑像,分別是“頂債憤”、“牛娃苦”、“豬肥人痩”、“心事重重”、“奪奶”、“苦妹子”、“繁役”、“晚年難熬”和“燈盡油干”。
小姐樓主要是住著劉文彩的三個女兒,樓外是朱砂色立柱,白瓷板呈福,屋內是生活用品一應俱全與。中西結合風貌的整體建筑結構展現當時劉氏家族官紳豪門的社會地位,小姐們養尊處優的財富高貴和足不出戶的封建約束。
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有文物、藏品27000多件;三級以上文物1848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21件,三級文物1813件。包括有一套清中式紫檀木家具,它是國家一級文物,計有座椅八把、茶幾四個、六角桌一張,共十三件,被博物館視作“鎮館之寶”,備受廣大游客的青睞。還有清代紫檀木鑲大理石嵌寶珠的桌椅、花3萬斤米打造的龍床、花樣繁多的珍寶奇玩以及供他出行的四川首輛的福特汽車。
劉氏莊園見證了社會歷史變遷,展現了近現代四川西部建筑技藝、鄉村民俗傳統文化。它區別于眾多莊園建筑,它規模浩大,保存完整,既有中國封建豪門府邸的遺風,又吸收了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中西合璧,特別以新館較為顯著,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劉氏莊園,堪稱川西民俗傳統文化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