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作為中國人祭祀先祖的場所,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封建宗法社會,祠堂曾經發揮了慎終追遠、敬宗收族、凝聚血親、規范倫理的教化功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祠堂又是一種文化,是表現“孝”的地方,是后人對先祖的追思,教化后人的場所。后人了解繼承先祖開拓創業的歷史,先祖的品德風范與功績,優良簡樸的家風,知道過去,立志未來。
由于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傳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中華民族就產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國家的姓氏文化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延續數千年都沒有間斷,這種宗族文化,最為具象的一面,即是宗祠文化。
一、祠堂文化的當代傳承
每一座祠堂背后,都凝聚著世世代代許多人的情感,這種情感天長日久,延伸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我們現在提倡的良好家風,實則就是祠堂文化的流轉,家族文化的延伸。
宗祠,雖然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在當今則有其新的存在的意義和社會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華人尋根熱潮的興起,許多宗祠被新建和修復,族譜被續修,而海外華人則不斷翻新舊宗祠,聯絡故眾。可以說,今天的宗祠已經沒有了“宗族主義”的負面作用,只具有幫助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后人、互相協作的積極意義,對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中華民族團結產生巨大的作用。
1、祠堂應以血脈為源,以彰顯家族歷史為已任
大部分祠堂最重要的功能是祭祀先祖,通過祭祀先祖,強調同姓宗族人們同宗共祖的認同意識,達到同宗共族的情感共鳴,鞏固慎終追遠的傳統信念,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追求的就是對同宗文化的認同和自覺傳承,使宗族成員有血濃于水、同根相生的自豪感;維系宗族血緣親情關系,加強家族的同心力、向心力,為本家族的發展壯大作出貢獻。
過去的祠堂還是家族內部的學堂。家族子弟可以在此讀書,得到資助,去應試鄉試、會試、殿試;得中功名,還要在祠堂前的廣場上豎立旗桿,褒揚精英,光宗耀祖。
2、家族祠堂與時俱進
隨著社會進程,當代祠堂還兼有村級文化禮堂之功能,一祠兩用。以“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為主題。在文化特色鮮明、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歷史文化村、美麗鄉村精品村或特色村,逐漸建起了一批集學教、禮儀、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村文化禮堂或利用家族祠堂,使其成為農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精神的“家園”。以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等為基本標準,建成或改成集學教型、禮儀型、娛樂型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祠堂。此項工作先是浙江省從2013年起,逐漸推廣,以“展示展覽、文化禮儀活動、工作隊伍建設”為主體的村級文化禮堂建設。打造成為“道德教化伊甸園、耕讀傳家復樂園、凝心聚力心家園”的文化功能,其設想是非常好的。但改為文化禮堂后,其作用的發揮卻不一致,大部分的文化禮堂還是以村民的娛樂為主體。
3、主流文化與祠堂文化融合
所謂的主流文化是指一定的社會或地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化。每個時期都有其主流文化。黨的十八大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也構成了當前社會的主流文化。
祠堂文化屬于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范疇,與目前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有一定的距離。2017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意見》,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的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重大國策。《意見》指出: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如何把主流文化與傳統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應該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祠堂文化建設要突出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復興;要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祠堂文化建設,將核心價值觀在廣大宗親的祠堂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大力弘揚祠堂文化中的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在優良家風家規熏陶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把家族的共性文化融入家祠
各個家族都有其共性文化,如本姓氏的溯源、遷徙;本姓氏的偉人、名人;本姓氏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烈人物;本姓氏在改革開放以來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繁榮所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等,他們是正能量的宣傳史料,特別是當前中央提出來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宣傳教育活動,就是要把紅色文化、地域文化、名人文化融于一體,對下一輩進行教育和洗禮,這是從精神層面的、意識形態下的正面教育,很值得族人重視與支持。作為繆氏家族,應大力宣傳中共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以身許黨,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這是繆氏家族的榮光與驕傲。在建黨一百年之際,我們更應該加大宣傳,弘揚家族精神,彰顯家族力量,這也是家族最重要的共性文化。
二、家族祠堂的進化與變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城鄉結合部的家族祠堂所在區域被列入城市化進程的整體規劃中,有的被列入城中村的建設藍圖,有的家族祠堂隨著國家的重點建設工程,如城市環線、國家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重點工程,被劃為紅線之內,不得不搬遷重建。這樣就有了二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政策去保護好先祖遺留下來的家族寶貴遺產或利用政策去規避不被拆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百年宗祠報批成”長不可行移文物“受到保護,縣級或縣級以上文物部門頒發證書和證牌;二是在被征被拆的情況下,如何選址重建。重建的第二代家族祠堂如何與時代同步、與時俱進?重建的規劃又如何順利報批,既保留家族祠堂所賦予的歷史責任又使家祠不落俗套,充分體現現代文明在家族祠堂的精彩呈現,是很值得當代家族當家人思考的問題。浙江溫州瑞安市安陽街道西垟社區的新一代繆氏宗祠給我們樹了一個標桿。原瑞安莘塍鎮西垟繆村的繆氏宗祠,2016年因城市擴建舊城升級改造被拆除。
原西垟村的繆氏祠堂(繆顏廖紀念館)
政府拆遷補償費1600萬元。但城市化后的重建宗祠是何等難!選址、入規、報批報建等系統手續,村支委絞盡腦汁,經多方聯絡,第二代家族祠堂的重建工作以文化禮堂納入繆氏宗祠組合方式,并與瑞安甲骨文學會合作,順利完成。新建的繆氏宗祠為上下兩層,采用現代化的建筑風格,把家族遺存與現代高科技的聲、光、電、智能化效果融為一體,采用圖文與二維碼相結合;展示與大數據相結合;甲骨文與簡化字相對應進行宣傳布展,使家族祠堂有古樸風格又充滿現代氣息,得到了族人的肯定和贊同。
新建的西垟文化禮堂
采用聲光電效果的甲骨文藝術大廳
下一步,西垟繆氏宗祠以文化禮堂為合法平臺,將以第二次舊城改造為契機,繪圖出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結合文化禮堂、繆氏宗祠、甲骨文藝術、廟宇等多功能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一體的綜合體,集祭祖、祭祀、參觀、學習、會務、文化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活動場所。村支部商議初定本活動綜合體占地面積為1000平米,地面三層建筑,建筑風格為高檔別墅式。
改村建居后的西垟社區全貌
三、祠堂維系的當代應用
一個家族祠堂,因地域各異,面積不同,裝飾檔次等因素;也視其后嗣賢胤多少、活動開展等,其費用支出相差甚大。一般一個中等祠堂不含活動,維系費用一年都在數萬元不等。如何把家族祠堂延續保護好?運作好?是當代族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過去的家族祠堂都有“公田”,據《長沙繆氏族譜》五修譜記載:“族中有公田二十畝,后又新增三十四畝。”
一般家族祠堂的收入有多方面:一是政府的撥款。由于近幾年,家族祠堂與鄉村文化禮堂合二為一,政府為繁榮鄉村文化,有一定的經濟支助,但數額不多;二是來自娛樂收入,有的祠堂有文化娛樂的有償服務費,在提供茶水和娛樂工具的同時收取一定的費用,原則上是收取工本費,用于祠堂看護人員的基本工資收入;三是部分出租,由于祠堂有一定的占地面積,部分可以用于出租,如家族紅白喜事的出租收入、場地用于辦企業的出租收入等;四是族親捐助。
2019年11月7日,我與江西繆小華宗親一行,從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回程,特此來到珠海北村的文化禮堂廣場,仔細考察了該村的楊氏祠堂的當代應用。
楊氏大宗祠目前是珠海最大的宗祠,位于北山村東側,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占地面積8838平方米,建筑面積2520平方米,規模宏偉,富麗堂皇,為珠海市古建筑藝術的典范。北山村傳說是北宋楊家將的子孫輾轉逃到南方。因歷史上北山村一帶是一小海島,楊家人就在這里隱居下來,繁衍生息。幾百年里,楊氏能人輩出。
楊氏大宗祠為青磚屋院落,坐南向北,地面寬廣,祠四周為花園、池塘,環境幽靜,從前門進入矮墻院子,迎面是聳立兩座旗桿夾,此為楊族在清代出了兩位將軍的標志。門前立有一對石獅子,穿過中間的磚路,便是宗祠的主題建筑了,首先是二尺高臺基的大門,門上方懸掛著“楊氏大宗祠”的牌匾,
兩旁是“源分東漢,秀毓北山”的楹聯。兩扇大門上有一對高逾兩米的金漆大門神,耀眼奪目。臺階兩側各置一個碩大的抱鼓石,左右壓石面為文武樂臺,是為族人祭祖演戲的地方。步入大門,為一金壁輝煌的屏風,繞過屏風走進天井,中殿為“治經堂”,天井四角設有花壇,種有花草,中殿窗戶旁有一株枝繁葉茂的百年玉堂春,中殿對聯為“本同一脈而來休論富貧貴賤,序列兩階之上宜分長幼尊卑”。后殿為楊氏歷代祖先神位。楊氏大宗祠保存較完好,建筑氣宇恢宏,工藝華美,反映出清代嶺南建筑藝術的成就。
著名的楊家祠堂群落,由于面積大,房間多,以弘揚楊氏文化為主旨,部分用于祠堂運用的出租。管理及布局非常好,有工作室也有技能培訓,書法、藝術、手工、茶藝等,宗祠內梅蘭竹菊協調融合、禮義廉恥有機一統。
雖然我們沒有問一年的租金有多少,但至少他們在做宗祠傳統文化的同時,把主流文化與現代教育融于一體。體現出人文和諧、親情和藹、古今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很值得家族族長及祠堂文化研究者調研借鑒。
祠堂是一個家族鮮活的遺存;是族人的精神家園;是族人最后的歸宿與靈魂皈依所在,更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血緣崇拜的圣殿!
讀懂了祠堂也就讀懂了人生的真諦。
社會在進步,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家族祠堂的管理與建設一定要與社會同行,與時代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