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的陵墓。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為漢陵之冠,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關中腹地、涇渭之交的咸陽原,是西漢皇陵的主要集結地。西漢王朝,凡214年,歷經11位皇帝,建陵11座,有9座位于咸陽原上,其中最為顯貴的有五陵,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這五陵當時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將其稱為“五陵原”。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在位54年,是西漢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漢武帝在政治上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建立了察舉、征召等新的選官制度,進一步充實和加強了封建統治機構,頒布“推恩令”,并借用“酌金”除侯爵,加強了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漢武帝重視農業發展,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和均屬平準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經濟實力。
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代替黃老無為之學,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軍事上,漢武帝四方用兵,北擊匈奴,南征南粵和閩粵及西南夷,置屬國,設郡縣,拓疆域,兩次派張騫通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使漢朝國威遠擴四方,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他為鞏固尚處在封建社會初步確立時期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西漢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茂陵作為漢武帝的歸葬地,是一代帝王的紀念地,同時彰顯出大漢王朝的氣宇與實力。茂陵始建于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39年),營建時間歷時53年,是我國墓葬制度中厚葬的典型。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將全國每年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都花費在陵墓的修建上,因而陵園建筑非常宏偉。
西漢是我國封建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封建社會的各種典章制度的完善、確立和鞏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漢。封建社會對禮儀典章制度及其重視,喪葬制度是禮儀典章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皇帝陵墓,就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最高喪葬禮儀,漢代喪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說是西漢封建統治階級社會歷史活動的縮影。
茂陵修筑之時恰值絲綢之路開通之時,絲綢之路的開通豐富了茂陵的隨葬品,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實物證據。它在研究秦漢墓葬制度、古代絲綢之路繁榮發展以及西漢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禮制制度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歷史文物價值。
茂陵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底邊長:東邊243米,西邊238米,南邊239米,北邊234米。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步,惟茂陵高14丈,方140步。”上述與今測量數字基本相符。總占地面積計為56878.25平方米,封土體積848592.92立方米。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斗,顯得莊嚴穩重。
茂陵形制,是漢興厚葬的典型。茂陵的梓宮,是五棺二槨,五層棺木,是放在墓穴后部槨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后半部是一槨室,它有兩層,內層以扁平立木疊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層是黃腸題湊。其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檫和楠木,三種木料,質地堅細,均耐潮濕,防腐朽性強。
所謂“黃腸題湊”,“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據史籍載:天子死后,所作黃腸題湊,表面打磨光滑,頗費人工,要由長90厘米,高寬各10厘米的黃腸木15880根堆疊而成。
梓宮的四周,設有四道羨門,設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簡單地說,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饗之所,將其生前認為最珍貴的物品與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茂陵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地宮,成為“方中”。張湯調任茂陵尉,他親自抓的一項具體工程就是“方中”建設。
茂陵陵區由茂陵陵園、茂陵邑、陪葬墓、修陵人墓地四大部分組成,分布范圍東西約9.5、南北約7.0公里。茂陵陪葬墓分布在茂陵陵園的周圍,主要有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大司馬車騎將軍金日磾、傾城傾國李夫人等113座(組),最有名的當屬霍去病墓和李夫人墓。
茂陵的旁邊隨葬著漢武帝最心愛的李夫人,“傾城傾國”這個成語就出自對李夫人容貌的形容?;羧ゲ?7歲開始追隨衛青大將軍出征,討伐匈奴,屢戰屢勝,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對于他的死,漢武帝非常悲痛,決定為其建造一座“冢像祁連山”的大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勛。這座陵墓從遠處看,雕刻的巨石群雕獸像真的是有種祁連山的感覺。
茂陵的群雕獸像、人獸相博的藝術造型,是漢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貴的重大文化遺產,空前啟后的“國之瑰寶”,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是中國大型雕刻的鼻祖,是中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體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大型石刻群,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寶”。茂陵石雕是漢人石刻之精粹,其質樸無華又氣韻生動,體現了大漢王朝深厚博大的文化傳統,藝術價值可謂歷久彌堅,與日月共存。
茂陵有七個之最:一是修造工期最長,歷時53年;二是規模最大,已經探明的從葬坑就達400多處;三是隨葬品最多,武帝去世下葬時,陵墓中的葬品已經塞不進去。即史書所云“不復容物”;四是耗資最巨,修陵費用占武帝時期每年稅賦的三分之一;五是茂陵城邑最為繁華;六是陵區最為廣闊,數十座陪葬墓大多都各具特色;七是茂陵本體最為高大,在西漢11座皇帝陵中獨樹一幟。沉睡的帝王陵墓,兩千年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