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麗江、保山等地,有少部分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貴州畢節和湖南桑植縣。那么白族的傳統節日風俗有哪些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繞三靈、葛根會、耍海會、石寶山歌會和搶頭水等傳統節日。
三月街
又名觀音市,相傳南詔細奴羅時,觀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傳經,因此每年屆時,善男信女們便搭棚禮拜誦經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講經說佛的廟會。由于大理地處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廟會逐漸演變成了滇西地方貿易集市和節日。大理乾隆舉人師范有詩:“烏綾帕子鳳頭鞋,結隊相攜趕月街。
三月街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聞名遐爾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古城西舉行。每到“三月街”期間,遠至千里,近到鄰縣的商人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交易。市場商品從藥材到食品、家具、牲畜,應有盡有,它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隨著社會發展,三月街的會期逐漸延長,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進行大規模的物資交流外,還舉行民族歌舞表演、體育等活動。特別是參加賽馬會的各族騎手,云集蒼山腳下,揚鞭策馬,騰云駕霧似的向洱海邊奔去,其情景煞是壯觀。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
火把節在白族語中叫福旺午,是白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白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于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舉行,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鸢选⑻鸢训然顒?,預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火把節的高潮是?;鸢?。白族男女青年、小孩人人手持火把,在夜色中穿梭揮舞??姘飩溆兴上?,見人就抓出一把松香往火把上撒去。只聽“轟”的一響,騰起的火苗燎向對方,白族人稱之為“敬上一把”。人們認為火苗可燎去身上的晦氣,給人帶來吉祥和喜氣。接著,青年人成群結隊地舉著小火把來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水稻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祈求水稻豐收。午夜前后,將火把堆成一堆堆的髯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舞火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鑲災祛邪,人人百病不生。最后,男女青年唱歌對調,直至深夜。
白族葛根會(農歷正月初五)
農歷正月初五的葛根會是白族的傳統節日,大理城及附近村寨的白族群眾,紛紛走出家門,游覽崇圣寺。崇圣寺內游人如織,美味食品、地方特產琳瑯滿目。其中,當地白族群眾出售的一種叫“葛根”的特產,最受游人的歡迎?!案鸶鶗币虼说妹8鸶且环N藤本植物的根莖,含有大豆酮、淀粉、異黃、葛素等成分,有消食健胃之功效,是大理地區的傳統藥材。初春的大理,已是一片桃紅柳綠,白族過“葛根會”,就是走出家門,感受蒼洱之間春天的氣息。因此,葛根會實際上就是白族的探春之會,迎春之會。
白族青姑娘節(農歷正月十五)
青姑娘節是白族婦女的傳統節日。居住在云南劍川縣甸南、羊嶺等地的白族婦女,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都紛紛湊錢買紙買顏料,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頭上纏繞著美觀大方的白包頭,身穿專門染制的、用深淺顏色不同的藍布拼縫成的白族婦女服裝,隆重紀念青姑娘。
相傳,有一年正月十五,一位名叫青姑娘的白族姑娘,她勤勞、善良、美麗,但卻成為一個可憐的童養媳,經常受到婆婆和丈夫的虐待,她忍受不了“三天打九頓”的欺凌,就在一個月白風清的晚上上吊在秋千架上。后來,她被一群白族姐妹解救回家。然而,婆婆、丈夫、小姑子不僅不體諒她,反而對她進行惡毒的咒罵,于是青姑娘被逼得縱身跳入劍川海尾河中死去。此時恰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青姑娘的悲慘遭遇,激起了白族姑娘們的義憤和同情,她們便將這一天定為自己的節日,訴說著青姑娘的悲慘遭遇,表示對她的悼念。
拜日望會(農歷二月十三至十九)
拜日望會是白族支系那馬人的盛大集會,意為“拜二月”,亦是白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舉行。相傳集會是為了紀念在一次戰爭中死去的白族先人而發起的。集會期間,居住在滇西北瀾滄江兩岸的白族那馬人,都要集中到蘭坪縣河西的高山井趕街集會。十三日,高山井的白族那馬人全體出動,在集會地點豎好一根“栽棍”(吉利棍),旁邊放一個木刻圖像。十四日,當地白族那馬人選派出三個能歌善舞的青壯年,以不同的穿著象征不同身份的人物進行表演,以跳鍋莊的形式慶祝集會的召開。
繞三靈(農歷四月下旬)
繞三靈又稱繞山林、繞桑林,是白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農歷四月下旬舉行。白族人民都要舉行為期三四天的“繞三靈”。節日期間,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裝,彈奏著樂器,邊唱邊舞,齊聚“神都”圣源寺,進行朝拜儀式,并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相傳,南詔大將,大理國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廟稱“神都”,建于上陽溪圣源寺。
耍海會(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云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舉辦一次傳統的耍海盛會。相傳過去洱海里有條兇殘的大黑龍,年年興風作浪,涂炭人民。聰明智慧的白族人民雕一條黃木龍,放進洱海去同黑龍決斗。兩條龍在洱海中展開了惡戰,白族人民聚集在岸上為黃龍吶喊助威。黃龍斗累了伸出頭來,大家一齊扔去饅頭:黑龍伸出頭來,大伙丟下石頭。于是黃龍越斗越強,黑龍又饑又乏,被咬得遍體是傷,慌忙逃往漾濞江。從此,海水外泄,風平波靜。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每年到了這一天,白族人民身穿盛裝,撐起花傘,從四面八方乘船或步行趕來耍海。
在耍海的日子里,洱海里白帆點點,岸上人山人海。人們只起嗩吶,唱著《大本曲》,對著調子,舞著霸王鞭,跳起仙鶴舞,盡情歡樂。同時,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活動,龍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裝而成,在長約十米,寬約三米的風帆上,披紅掛綠、張燈結彩。桅桿上扎有五顏六色的“連升三級”的大斗,并拴上銅鑼,尾舵上豎有松枝,船舷上畫著叱咤風云的“黃龍”和“黑龍”,中間鑲嵌一面圓“寶鏡”。隨著一聲號令,各村寨的龍舟競發,人們唱著賽舟調,祝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石寶山歌會(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白族劍川石寶山歌會每年農歷7月27日至29日舉行,會期3天。每逢此時,劍川及鄰近的大理、洱源、云龍、蘭坪、鶴慶、麗江等縣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數萬人云集石寶山的石鐘寺、寶相寺、海云居、金頂寺的滿山遍野里,甚至在肅穆的神像面前,彈唱白族情歌。歌詞婉轉、優美、動聽,以此紀念傳說中兩千年前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歌手,同時借此結識新友,甚至尋覓終生伴侶。正如有的歌手描繪的那樣:“石寶山上對歌場,歌如靈泉不斷根;歌如滿山樹葉子,聲聲結心音?!?。
劍川白族石寶山歌會是一個以對歌賽歌為特色的民族傳統節會,舉辦地點石寶山屬劍川縣沙溪鎮。據考證,石寶山歌會已有上千年歷史。
搶頭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
大年三十,是大理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搶頭水”的佳節。夜幕降臨的時候,姑娘小伙子個個忙著梳妝打扮。他們穿上艷麗的民族服裝,手上拎著一串鞭炮,肩上挑著一擔水桶,笑逐顏開地行進在村頭巷尾,來到水井邊。到了午夜零時,只聽鞭炮齊鳴,只見大家爭先恐后的“搶頭水”。每家每戶把“搶”來的“頭水”挑回家去后,便用它趕做湯丸、面條等食物,煮好后裝在碗里或盤里,恭恭敬敬地挨家挨戶送到老年人手里,祝賀老人新年快樂,幸福健康。老人收下禮物后,在還碗盤時,在碗盤中放幾分錢,以示壓歲。祝年輕的一代健康成長,美好幸福……“搶頭水”活動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敬老愛幼的民族傳統。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族的傳統節日風俗,希望對大家了解白族傳統文化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