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歷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巖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
武當山古建筑群總體規劃嚴密,主次有序。選擇建筑位置,注重周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聚氣藏風,與自然和諧統一。它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其規模之大、規制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在中國道教建筑中實屬罕見,堪稱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觀,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八仙觀,作為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三面環山,面對灶門峰,環境深幽,藏風聚氣,常年飛云蕩霧,氣勢磅礴,風景旖旎,氣候宜人。
相傳,八仙過海,到大岳太和山參加玉皇大帝刪封真武盛會,慕名武當道茶,在老君堂盜來太上老君用煉丹工藝制作的修性養生長壽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山民以這里聚仙藏氣,世代植茶,成為盛產道茶而聞名的八仙觀村。
據記載,元代時這里就建有廟宇,明永樂十年(1412年)建玄帝殿宇、山門、廊廡、齋堂、倉庫等18間,明末部分建筑被毀,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建筑由龍虎殿、配房、大殿形成一個小型四合院,建筑面積545平方米,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八仙觀的第一重殿是龍虎殿,穿過龍虎殿為一院落,兩側是配房,正中為正殿,正殿原供奉有真武和八仙造像,因年代久遠,這些造像現已不知去向。
大殿、龍虎殿、配房均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式,抬梁式木結構。大殿兩端山墻均有彩繪,有魚、瑞草、祥云等圖案,這與武當山清代建筑風格有明顯差異。現存明永樂年間神臺一座,為石雕須彌座,圖案有菊花、忍冬草、纏芝、仰蓮、覆蓮等,保存較為完整。
八仙觀所處的位置,南依中華詩祖、周朝太師尹吉甫故里房縣和神農嘗百草的神農架原始森林;北臨古老漢水孔子采詩飲茗尋找的孺子歌處;西接渝陜巴山秦嶺;東連古代三國文化歷史名城襄陽。獨特的秦巴武當山區地理位置,使之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令人慕名神往。
我國素有“西湖龍井、武夷巖茶、寺院禪茶、武當道茶”四大特色名茶,尤其是武當道茶獨特的傳統制茶工藝以及精彩玄妙、引人入勝的道茶表演,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前往武當八仙觀村,去生態茶園觀光,了解博大精深的道茶養生文化,品味古代進貢皇帝的武當道茶。
武當山的八仙觀、財神廟、關帝廟、泰山廟等建筑,形成武當山皇家廟觀的兼容性和全局性特征。明朝,皇家在開辟武當山真武道場的同時,也為歷史上在道教和民間影響較大的神仙建筑廟觀,使善男信女的各種祈求心愿得以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武當山古建筑群更具有道教文化上的研究價值。
綜觀全山建筑,集中體現了皇宮的宏偉壯麗,道教的神奇玄妙,園林的幽靜典雅等,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傳統建筑風格。武當山古建筑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創舉,是古代規劃、設計、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