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陽朔西街建筑群
陽朔西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位于陽朔古鎮中心,寬約8米,長近800米,略呈東西走向,東到濱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間與縣前街、城中路交匯。歷經1400多年,是陽朔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明城墻、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皆較完整。
西街,曾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的地方,藝術大師徐悲鴻也曾居于此,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曾在此留下足跡。
2、真武閣
真武閣在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登閣遠望,隔著南岸廣闊的平原,東南山嶺巍然矗立,氣勢雄壯。閣本身高13米,加上臺高近20米,也是周圍區域觀賞的對象。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略臺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詩人元結到容縣都督府任容管經略使,在容州城東筑經略臺,用以操練兵士,游觀風光。明朝初年在經略臺上建真武廟,明萬歷元年(1573年)將真武閣廟增建成三層樓閣,這就是現在的真武閣。真武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江南四大名樓。
3、程陽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建于1912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珍品。
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橋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杜撰的"羅馬的鋼梁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
4、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府外圍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墻。
由于靖江王府地處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區,因而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
5、恭城文廟
文廟始建于1477年,是為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圣廟。整座廟宇氣勢恢宏,是迄今廣西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式明代建筑。位于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據資料記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人認為原廟室規模小,出不了狀元,于是官府派遣王雁洲、莫勵堂兩位舉人到山東曲阜參觀孔廟,以曲阜孔廟為模式設計繪圖,籌集巨款,并從廣東、湖南等地請來工匠重建,歷時兩年余始告竣工,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清咸豐四年(1854年)又毀于兵燹,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重新修復。以后曾修葺二十多次。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并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梧州騎樓城
騎樓城位于廣西梧州河東老城區,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街道達2530米,騎樓建筑560幢,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騎樓建筑主要分布在大東上路、大東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環路、大中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環路、民主路、建設路、中山路等街道上。
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梧州,坐落于潯、桂、西三江水口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成為了近、現代百年“兩廣商埠”、“水上門戶”。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開始興建騎樓建筑,昔日的騎樓城商家云集,最鼎盛時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豪!
7、揚美古鎮建筑群
揚美古鎮,位于南寧市的西南部,距離南寧市區僅36公里,公路、水路、鐵路俱通過這里。揚美古鎮始建于宋代,繁榮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自建鎮到民國年間,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圍的商品集散地,繁榮一時,素有“小南寧”之稱。揚美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遍布全鎮,現有二百多處,大多分布在古鎮內的各街巷里,特色鮮明的明清民居有的還完好無損,因此今天又得名“揚美古鎮”。
以古鎮、老街、碧水、金灘、奇石、怪樹著稱,也是辛亥革命黨人黃興、梁烈亞進行革命活動的根據地。現有700余棟明清建筑。保留較為完整的景點有:清代一條街、明代民居、魁星樓、黃氏莊園、古埠碼頭等,揚美江灘以及周圍的左江亦風景如畫,其青坡懷古、劍插清泉、灘松相呼、雷峰積翠、亭對江流、金沙月夜、龍潭夕影、閣望云霞等八景尤負盛名。
8、梧州龍母廟
梧州龍母廟位于市城北桂江東岸,桂林路北端,始建于北宋初年,明萬歷、清康熙、雍正年間曾重修,是一座廣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筑風格的文物古跡,有很高的歷史、旅游價值。
龍母廟依山面水,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后宮、行宮、龜池、商場等組成。正殿雄偉莊嚴、雕梁畫棟,前座正殿中供奉著龍母像,善男信女們多到此殿朝拜,以祈龍母賜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右側殿供奉傅大將軍像,左側殿供奉龍太子。正殿后的中座,懸掛著龍母進京巨幅浮雕。后宮陳列著龍母床和龍太子床,主殿右側為龍母行宮,為接待室。二樓供奉著關帝神像,左側有一池清水,內有一頭萬年長壽石龜,大龜背上馱著一大型石刻"總府題名碑"。游客到此拿錢幣"投石龜求好運"。 龜池后山壁上有一大型浮雕"五龍噴水壁"。
9、馬胖鼓樓
馬胖鼓樓,位于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鄉馬胖寨,距縣城26公里。1963年2月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胖鼓樓是廣西唯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鼓樓,也是全國僅有的三座“國寶”侗族鼓樓之一。
始建于1928年,重建于1943年。樓呈寶塔形,由4根長13米、腰圍近2米的大杉木組成長方形支柱,外加小柱和飛檐,層層疊穿而成。樓高15米,長寬11米,共9層。層層疊架,重瓴飛檐,如雄鷹展翅。樓檐雕龍繪鳳,畫花飾錦,細致精美。樓頂尖處,塑有象征吉祥的千年鶴。除4根象征四季平安的高大主柱之外,在主柱構成的正方形對角和邊線的延長線上,還有24根粗大的、也成正方形排列的邊柱。28根柱子的墊臺,都是用上等青石制成,并刻有生動形象的圖案。
10、黃姚古鎮建筑群
黃姚古鎮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距離賀州市區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
黃姚古鎮方圓3.6公里,屬喀斯特地貌。發祥于宋朝年間,有著近1000年歷史。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觀廟祠20多座,亭臺樓閣10多處,多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點有廣西省工委舊址,古戲臺,安樂寺等。
黃姚古鎮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9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4A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