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青銅峽水庫西岸的山坡上,坐落著我國現存的第三大古塔群,由十二層共108座喇嘛塔組成,故名一百零八塔。從數量上看,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塔群(250座)和山東長清靈巖寺塔群(167座)。
一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108座塔坐西向東,背山面河,隨山勢分階而建,共十二層,從上到下每層的塔數分別為:1、3、3、5、5、7、9、11、13、15、17、19,按照奇數排列,總計一百零八座,呈等腰三角形布局,邊長65米,底長48米。整體建筑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一百零八塔在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水庫西岸山坡上,關于一百零八塔的建造有很多種傳說,有傳說稱是北宋百姓為了紀念當年穆桂英點將所建;有傳說稱是明初當地百姓為紀念在此戰死的108名將士所立;有傳說稱這里只是108座和尚的骨灰塔,也有說法認為這只是尊仰《金剛經毗盧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建造的。而按照當地民間傳說,則認為這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點將臺”。據說,當年穆桂英曾率108將在這里布陣操練,擺下了天門陣。清代編纂的《甘肅通志·輿地記》中也稱,此處“相傳為古天門陣”。
從塔體形制來看,從上往下數,第一層的那座塔最大,高約5米,塔基呈方型,為過洞式喇嘛塔,面東壁有龕門。2-12層高2.5-3米,均為實心喇嘛塔。塔座平面有八角或亞字形的須彌座,上建塔身,剎頂施相輪傘蓋寶珠。塔體分為4種類型:第1層塔身為覆缽式,基座為十字折角形束腰須彌座;2-4層為八角鼓腹錐頂狀,5-6層呈葫蘆狀,7-12層呈寶瓶狀。
該塔初建時塔心正中立一豎木,土坯砌筑,外施粉彩。后代重修時,在土坯塔體外另用磚包砌,并抹泥皮和粉妝。塔基下面曾出土有西夏文題記的帛書。1987-1988年對塔群進行了加固修繕,安裝了金屬寶頂和塔群護欄、臺階。1989年正式劃定了保護范圍,并委派專人看護。
一百零八塔的磚結構塔身僅有最外面一層,里面包裹著的是土坯塔,共有28×15×5、30×16×4、30×14×5厘米三種規格,所有規格的土坯塔正中心都有一根木質立柱。在1987年開始維修時,塔內的土坯塔已經全部損毀。部分磚塔外面抹有白灰泥,部分在損毀后里面露出三層白灰皮,不同層的白灰皮上有用朱砂等顏料畫出的不同圖案,其中有些殘塔的最外層所繪的是“用朱砂彩繪的蓮瓣花紋圖”。
一百零八塔區發現的遺跡和出土文物,也更有力的證明自西夏以來,藏傳佛教在西夏故地的普及和影響是何等深遠。不僅發現了西夏文佛經和藏文咒語,還有藏密風格的唐卡和塔婆塔模及造像。這些發現,究其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和制作方法,都具有西夏至蒙元時期典型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