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式雷”是對清代260余年間主持皇家建筑雷姓世家的譽稱。他們是從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走出的建筑家族。
雷發達是公認的“樣式雷”家族的創始人,從小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他具有家學淵源,祖父、父親均是當地有名的木工。清廷初立時,因農民起義,皇宮盡毀,向全國征集工匠。雷發達因藝征召。他奇思妙想,技藝超群。
為將建筑構思送皇上御覽,創造了立體模型,因需要熨燙,被稱為“燙樣”,燙樣里面的構件可隨時調換。他謙和待人,善于合作,得到了工部長官的信任和工友們的愛戴,被任命為工部營造所長班。
朱啟鈐《樣式雷考》和《雷氏族譜》
長子雷金玉,在系列皇宮建筑中作出突出貢獻。重修太和殿即將完工的關鍵時刻,一切準備就緒,當大梁升到應有高度時,榫卯卻懸而不合。雷金玉自告奮勇,借梯攀爬上去,啪啪啪三斧頭慶典大功告成,康熙帝現場親睹,召見奏對,欽賜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案,賞七品官。
樣式雷的傳世圖檔
雷聲澂是雷金玉幼子,父親逝世時出生僅3月。其母抱著幼子在工部哭訴,為雷家爭得孩子成年后重掌樣式房資格。可憐寡母不知其名,卻為“樣式雷”傳承做出了特別貢獻。
第5代“樣式雷”雷景修父亡時僅22歲。他謹遵父言,將“樣式房”掌案職位交其父同事。自己甘居其下,兢兢業業奮斗24年,憑借精湛的技藝,再任“樣式房”掌案,這種不靠繼承靠自我奮斗的精神,為今天的青年人做出了榜樣。
第7代“樣式雷”雷廷昌,因主持重建天壇祈年殿等重大工程,被賜為二品。雷氏家族榮耀達到了頂峰。
雷獻彩,第八代“樣式雷”,參與主持過頤和園等工程。因清朝式微,無力投建大工程。他連娶兩房,無出一子。在失業和斷子的憂愁中,郁郁而終,樣式雷家族沒落。
“樣式雷”家族傾注畢生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家族之最,為中華民族建筑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確可稱之為“永修八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的作品非常多,包括紫禁城(故宮)、中南海、北海、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頤和園、萬春園、暢春園,天壇、清東陵、清西陵、景山等,幾乎包括了清朝所有的皇家宮殿、園林,壇廟、陵寢,還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及御道、河堤。其中北京紫禁城,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西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共有31項世界文化遺產,“樣式雷”占到了約五分之一,可以說無人能比。紫禁城是皇帝生活和工作的場所,金碧輝煌,莊嚴絢麗,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
宮廷建筑之大成—紫禁城
天壇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所,集古代哲學、歷史、數學、力學、美學、生態學于一爐,是古代建筑經典的代表作。
清漪園(頤和園前身)
頤和園是清代皇家行宮御苑,是目前保持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博物館”,是中國山水園林設計中無可替代的杰作。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夏天的行宮,占地584公頃,建設時間90年,皇家與周圍的湖泊、牧場、森林和廟宇巧妙的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皇家建筑群。
避暑山莊
清東陵、西陵分別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易縣境內。這里山川秀美、氣候溫潤、日照充足、森林覆蓋高,優美的自然環境與帝后陵寢完美的融為一體。它是中國規模最大、埋藏帝后子嗣最多、功能最完備、最符合中國風水觀的皇帝陵。整個東、西陵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中國陵寢古建筑中的精美之作。
2007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樣式雷圖檔正式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它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延續。樣式雷圖檔是指雷氏家族制作的建筑圖樣、燙樣、工程做法及相關文獻。
樣式雷燙樣
“樣式雷”最為輝煌的貢獻是設計建筑了“萬園之園”圓明園。它集中體現了康乾盛世皇帝的偉大夢想,不僅匯集了江南的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最美的園林建筑。既收藏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又栽種了大量罕見的奇花異木,集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創造了中華民族建筑藝術之最,完全可稱為無與倫比,舉世無雙。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搶掠之后用大火焚毀,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樣式雷”之所以能為中華民族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有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世代不墜的“誠德家風”。
按照永修“樣式雷”專家陳前金老先生總結,主要有八條:
一是父慈子孝,兄謙弟恭;
二是尊師重孝,和親睦鄰;
三是刻苦習藝,精益求精;
四是當仁不讓,大膽創新;
五是堅韌不拔,砥礪前行;
六是誠信做人,不貪不吝;
七是眾處守口,獨處守心;
八是貧賤不移,富貴不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