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古城地處青川縣西部邊陲,岷山山脈南麓的摩天嶺腳下,青竹江上游。青溪古城是一個年代悠遠的邊城,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古城面積約300畝,歷史上多次成為郡縣的縣衙。
青溪古城是古陰平道上的重要關隘,素有“川北門戶、西蜀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商賈云集之處。《三國演義》中著名的鄧艾偷渡陰平滅蜀,明朝大將傅友德率軍由陰平入蜀而令元龍州府歸降,徐向前、李先念率紅四方面軍在此指揮著名的摩天嶺、懸馬關戰斗。這些歷史事件都和這座城有著密切的關系。
青溪古城,是現保存有較為完整的明代所城格局和川北明清建筑群系,古城分城內和城外兩部分,城內有陰平廊橋、回民風情小東街、星月廣場、東西甕城、明代城墻、民俗文化展覽中心、清真寺、八景樓、字庫等景點。城外有青溪八景,其中晚清學子袁汝萃描寫青溪的八景詩是這樣的,“西望金牛氣,東暉白馬鞍,橋高金柳折,泉涌玉華繁、洞口魚淵躍,關頭虎石盤,醒湖不覺曉,雪霧驟萬峰寒”。
進入古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陰平廊橋。這是一座由青石板鋪就而成的,廊橋的兩側是典型的回族建筑風格拱券作飾,人字形坡作頂,巧妙地的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和伊斯蘭建筑風格和諧地融合。
繼續往前,會看到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筑完美融合,漢族與回族的交融,這就是小東街。漫步其中,感受到漢回和諧共融的生活情景以及文化融合的獨特魅力。
穿過小東街,就來到了回族節慶活動及外來游客休憩聚集的重要場所,他們取名為星月廣場。其特別之處在于回族的核心標志伊斯蘭拱券牌坊。
穿過伊斯蘭拱券牌坊就能看到半圓形外城墻,城墻在古代非常之常見,由于青溪在歷史上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對于古城墻也不足為奇。
堅固的城墻,在訴說著他的歷史。漫步在城墻上,天空的藍天白云,城外的星月廣場、小東街,城內的清真寺,還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此時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生活畫面。如若穿越到東漢,我想那時這里肯定是一片硝煙彌漫的戰場吧!
城內分東南西北四大街和下東街、下南街、石板鋪面。從古城墻往里走,便是四街交匯的十字口,建有木質高大鼓樓,也就是八景樓。橫順相對,共有三層,琉璃筒瓦,雕梁畫棟。
漫步在城內,此時已感城外的喧囂已不復存在。這里流水從古城的中間穿過,花花草草守護兩旁,兩邊的房屋相依為伴,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游客,顯得異常的寧靜。街道的兩旁分布在熙熙攘攘的店鋪,當人們路過時也未有叫賣的情形,這也許就是這里所獨有的方式吧。
堅固的城墻,幽深的街巷,淳樸的民風……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他們生活幸福的畫面。遠離城市的喧囂,找個時間,漫步于此,享受這個古城帶給你不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