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衡陽石鼓書院——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5-14 09:56:02  來源:古建家園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石鼓書院位于中南重鎮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地處衡陽市湘江、蒸水、耒水交匯處,海拔69米,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是集講學問道、覓石探幽、游覽休閑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勝地。

  石鼓書院位于中南重鎮衡陽市石鼓區石鼓山,地處衡陽市湘江、蒸水、耒水交匯處,海拔69米,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湖湘文化發源地和湖南第一勝地,是集講學問道、覓石探幽、游覽休閑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勝地。


衡陽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毗鄰衡陽古石橋——青草橋。衡陽八景中的“朱陵洞內詩千首”、“青草橋頭酒百家”也在此地。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至沓來,把酒臨風、吟詩作賦、韻味無窮,衡陽物華天寶、人文薈萃,石鼓文脈綿延千年。


  石鼓書院面積4000平方米,三面環水、四面憑虛、地理位置獨特,風光秀麗絕美,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飛檐翹角,江面帆影漣漣,漁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錦繡華”之美譽。書院立有高約兩米石鼓。晉時庚仲初《觀石鼓書》云:“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則載:“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經,鼓鳴則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挺拔,風景奇異,歷有湖南第一名勝之稱。


  石鼓書院經過十余次的重修,在修葺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其原貌,現石鼓書院主要有禹碑亭、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合江亭、朱陵洞等組成。


  禹碑亭


  始入石鼓書院,穿過大門,走過長廊,映入眼簾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題著一副對聯:“蝌蚪成點通,天地衍大文”,此聯為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史穆所題,在禹碑亭中央放置著一塊禹碑,為蝌蚪文所做,禹碑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嶁峰所刻,最早見于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其后史乘屢有記載。衡陽石鼓山禹碑亭始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位于石鼓山南面。


石鼓書院·禹碑亭


  明代楊慎為禹碑作釋文亦置于此。


  穿過禹碑亭,來到石鼓書院二門前,只見篆書對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經中”于門上,石鼓山與道教文化有頗深淵源,后建立石鼓書院以“四書五經”作為正統教育教材,這副對聯是對石鼓書院的真實寫照。


  武侯祠


  透過二門,看到眼前有兩個祠堂,位居其右的為“武侯祠”,位于左的為“李忠節公祠”,武侯祠和李忠節公祠與石鼓書院都沒有很多聯系,但是由于這兩位英雄的事跡都發生在石鼓山,遂將其移至石鼓書院。


  武侯祠為紀念諸葛亮而建。武侯即諸葛亮(181—234),因其曾封武鄉侯,故世稱武侯。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劉備任荊州牧,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駐臨蒸(今衡陽),督辦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軍賦,住在石鼓山上。后來人們在臨然驛旁建武侯祠以供祀享。宋代重修石鼓書院時,將武侯祠移至石鼓山。南宋理學家張栻曾作《武侯祠記》,并親筆勒石立碑。


  祠堂門上范鶴年題有對聯“心遠地自偏,問草廬是耶非耶,此處想見當日;江流石不轉,睹秋水來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上聯為武侯猶憶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賢才;下聯為武侯觀前實景,感慨萬千。


  節公祠


  李忠節公祠為紀念李忠節的高風亮節而建。李忠節公名李芾,字叔章,南宋衡州人。南宋德佑元年,元軍將犯,李芾臨危受命,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率領軍民抗擊元軍三月有余,城破,舉家殉國。元代在衡州路總管府城南金鰲山李芾故宅建李忠節公祠,配祀李芾部將沈忠和衡陽縣令穆演祖,清代移建石鼓山。元代宋本和清代陳沆先后有記。清同治年間(1862—1864)重修石鼓書院時,彭玉麟(時任清朝兵部尚書)為李忠節公祠題聯,贊揚了李忠節鐵骨錚錚,為民族大義的犧牲精神。


  穿過兩祠堂,大觀樓躍入眼簾,在大觀樓內,你一眼便可以望到“書院七賢”畫像依次排列,這是他們這一群文人雅士的貢獻才有今天的石鼓書院。大觀樓內放置著各地名人為其做的詩詞和書畫。


石鼓書院·大觀樓


  合江亭


  始建于唐貞元三年(787)至七年(791)間,衡州刺史齊映(757—795)所建。貞元十七年(801)后,衡州刺史宇文炫又增其制,為樓閣式建筑。歷朝各代,石鼓山上建筑屢經廢興,合江亭均在必建之列。唐永貞(805)中,韓愈途徑衡州,嘗游石鼓,登亭攬勝,留下千古絕句,歷代步其韻而和者眾。合江亭亦因詩中“瞰臨眇空闊,綠凈不可唾”而稱“綠凈閣”。


石鼓書院·合江亭


  韓愈的《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是韓愈遭貶途徑衡陽,為石鼓山美景所迷,吟詩一首,不禁悲從中來,感慨萬千而成。


  合江亭門柱上一聯“石鼓雙江水;昌黎一首詩”,正是對合江亭命名由來的真實寫照。祝澹溪也曾為石鼓書院合江亭題聯“廣廈構眾材,報道蛟龍騰浪去;兩水夾明鏡,合信風月入亭來”。


  朱陵祠


  最后便是朱陵洞。南岳朱陵洞為道家第三洞天福地,相傳為朱陵大帝所居。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玄宗派內侍率道眾到朱陵洞投金龍告文祀典。這是《南岳志》有關記載。大乘亦有記載:石鼓山東北麓的朱陵后洞傳與南岳朱陵洞相通而得名。石鼓山也僧道眾多:《輿地紀勝》載:“董奉仙天寶中修九華丹法于衡陽,棲朱陵后洞。”由于唐王朝的推崇,道教在此進入鼎盛時期。朱陵洞也為衡陽八景之一。


  石鼓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中創建最早并具有確切史志記載的書院。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和湖湘文化發祥地,石鼓書院鼎盛數千年,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較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岳震南天”。但不幸的是,1944年7月,石鼓書院在衡陽保衛戰中毀于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陽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書院。

 

本文標題: 衡陽石鼓書院——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902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1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东莞市| 蛟河市| 高青县| 任丘市| 乌拉特后旗| 固始县| 准格尔旗| 黎平县| 左云县| 十堰市| 曲阜市| 怀集县| 昌乐县| 南郑县| 镇坪县| 阿巴嘎旗| 信宜市| 喀喇| 长垣县| 桦川县| 银川市| 湖南省| 江北区| 广河县| 永定县| 竹北市| 沿河| 布尔津县| 内丘县| 玛曲县| 浦北县| 大田县| 宁波市| 赞皇县| 韶山市| 尉犁县| 文成县| 盐源县| 奉新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