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繡,又稱宮繡,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刺繡工藝,是以北京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明清時期開始大為興盛,多用于宮廷裝飾、服飾,用料講究、技術精湛、格調風雅,民間高檔的宮繡大都與皇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創造力的結晶。2009年11月,京繡被列為北京市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11月,京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京繡歷史
京繡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
遼代在燕京曾設有繡院。從遼墓出土的衣物上可看到大都繡有精美的花鳥,尤其好繡全枝花、大牡丹花,繡工細膩,花樣新穎,《契丹國志》述燕京:"錦繡組綺,精絕天下"。
元代定都北京后,朝廷集中全國各地優秀工匠進京,使刺繡技藝和繡品質量進一步提高。
明代以后,宮廷繡在針法、技藝、用工、用料、紋樣圖式等方面的特點更加鮮明,紋樣設計也更加規范。伴隨著刺繡人員日趨增多,逐漸擴大其規模。
到了清代,京繡制作已形成體系,且技法與地位皆非昔比?!稓J定大清會典事例》中即有記載"繡作司作繡"事宜。清內務府廣儲司下屬七作中即有繡作,專司刺繡上用朝衣、禮服、袍褂以及實納上用鞢、涼棚、帳房、角云并衣領、衣袖、補服、荷包等??梢娭链似陂g,宮繡已初步融合全國各種優秀繡工技法,形成了自身特點,并自成體系,滿足著宮廷服飾鞋帽與殿堂陳設的需求。
由上可知,京繡源于唐,發展于元明時期,興盛于清代,并在清代開始形成體系及自身特點。
清朝滅亡后,繡花局不存,繡工散落民間。
民國初期,京繡以個體作坊形式生存。
建國后,京繡技術成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繡品以仿宮廷用品為主,主要用于外貿出口,曾為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及經濟的轉型,京繡處境十分堪憂。由于其工藝難以學習掌握,學習周期又較長,社會對其需求也相當有限,導致相關從業者收入普遍較低,且從業人員越來越少。尤其是隨著老藝人的逐漸離世,京繡中的部分技法已然失傳,而對于京繡技法、紋樣、制式的整理研究更是匱乏。其針對市場的創新開發就更無從談起了。目前京繡國家級及市級的非遺傳承人不過五六位,基本處于維持生存的階段。
京繡特點
京繡多用于宮廷服飾、裝飾。因此用料講究、材質華貴,圖案造型端莊質樸、飽滿大氣,設色典雅凝重、裝飾性強,表現手法多樣、技術精湛,有鮮明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一、用材
繡線:京繡因主要為滿足宮廷需求,不惜工本,繡線多使用蠶絲制成絨線,甚至還以黃金、白銀錘箔,捻成金銀線使用。后來為滿足不同等級劃分的需求,更是大量使用珍珠、珊瑚、孔雀羽毛等奢華材料鑲綴于繡品之上。
面料:蘇繡多用絹,而京繡均采用上等錦、緞、綢。在此些方面,京繡較其他刺繡種類奢侈。
二、針法
京繡的針法繁多,有齊針繡、掄針繡、套針繡、施針繡、滾針繡、切針繡、平金繡、打籽繡、網繡、穿珠繡、盤金繡、圈金繡、拉鎖繡等。
1.多用平針繡,是京繡區別其他刺繡工藝的一個特點。
2.不同紋飾采用不同繡法,善用針法組合,從而產生豐富的線條變化,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
3.平金繡、盤金繡、打籽繡,是京繡代表性針法。其中,“平金打籽繡”,是京繡最具有代表性的針法。
平金打籽繡:平金即以真金捻線盤成圖案,視覺效果精致華貴;打籽則指用絲線結成細小的線疙瘩,鋪展在繡面上。
三、用色
京繡主要使用的色彩有天青、黃、紅、藍、紫等,各有寓意,其中黃為權,紅為喜,藍為貴。京繡在用色上最主要的特點是繡線配色鮮艷,整體艷而不俗,因以宮廷審美為基礎,講究華貴端莊。而體現其用色特點的代表繡品有清代官服補子、荷包、服飾品等皇家用品。
四、圖案
京繡圖案講究"圖必有意、紋必吉祥"。其紋樣寓意不僅是祈福納祥,同時也是穿用者身份、社會地位的標識。特別是在清代,《大清會典》對帝、后、皇子、貝勒、大臣穿著使用的服裝圖案紋樣、用色都有明確具體的規范。
因此,京繡的大部分繡品在題材寓意上與民間繡品所體現的文人意趣、商賈世俗、鄉土稚美的風格有本質不同。京繡繡品所有意象物體在造型上都避免了媚俗的傾向,如京繡中以日月星辰代表胸襟,以山代表鎮定,以龍寓意變化,以華蟲寓意文采,以虎尊與獸尊表示忠孝,而水藻、火和米則分別寓意潔凈、光明和養民等。不僅折射出帝王統治者的意愿,也含蓄地表達出祈福納祥、驅惡辟邪的觀念。(參見《尚書·虞書》天子服飾之十二紋章)
綜合來看,京繡的傳統圖案題材主要分為吉祥圖案、等級服飾圖案、博古圖案。因其反映宮廷審美,圖案造型無一例外要求飽滿大氣、造型凝練、規整對稱。彰顯出強烈的皇家氣息。
1.吉祥圖案。主要通過象征、諧音、比擬、標識、文字等表現手法,貫以極具文化內涵的裝飾效果,也有以吉祥事物的具體形態、色彩、生態習性或近似含義的表現形式。如蓮花表示清廉,鴛鴦象征愛情,蝴蝶代表多子,仙鶴代表長壽等;或用文字表示吉祥,如將福、壽、祿、喜、財等直接繡在圖案中,簡潔明了。
2.等級服飾圖案。這一類別的圖案可以說是京繡自形成風格體系以來,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和主題,即皇袍官服上的各類紋飾。清代對帝、后、皇子、貝勒、大臣等穿著使用的服飾圖案紋樣、用色都有嚴格的規定?!洞笄鍟洹芬幎ǎ骸拔遄瘕垺睘樨惱找陨匣首鍖S?。貝勒補服繡四爪行蟒,且不能用金色。大臣官服上的補子紋樣依官位品級而定。文官的補子用飛禽以象征文采,武官用走獸以示威猛。文官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繡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八品繡鵪鶉,九品繡練雀。武官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三品繡豹,四品繡虎,五品繡熊,六品繡彪,七品繡鸂鶒、八品繡犀,九品繡海馬。如麒麟是傳說中的仁獸,歷代帝王都把它視為太平盛世的象征;蝙蝠寓“?!保幌樵朴魇局L調雨順;牡丹花代表了富貴吉祥;太平花表示國家太平;海水江牙象征萬世升平。
3.人物博古圖案。以古代各種瓷器、青銅器、玉器等排列組合作為裝飾紋樣,或者以傳統戲文、歷史傳說人物等為主題設計的裝飾紋樣。